《解读教育的精髓》系列一
蔡迎旗,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经济、管理与政策、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解读教育的精髓
教育是一项超级工程,他时间跨度长,投入经费大,最关键的是风险性极高。但是如果成功,能获得的回报丰厚,因此,人们在教育上的投入从不吝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已有注重教育的传统,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近日,本报联合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举办的“2013长江日报博乐杯幼儿英语风采大赛”上,从4000位充满期待的父母身上,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对未来的祈盼。
在比赛现场,老师看着学生纯真的表演说,每个孩子都是上帝送来的天使,他们有各自闪光的一面,教育应该发掘这些优点,并让他们茁壮成长。正因如此,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责任重大的工程。起跑线上,每个孩子仿佛一张洁如玉的画纸,最终完成的作品则饱含父母、老师的心血。
在教育的道路上,也许有困惑,也许有欣慰。往往收获的是满腔的幸福。教育关乎每个家庭的话题,在这里,不仅是一则新闻,更是感悟人生的精髓。
从今日开始,本报将邀请幼教领域的各类专家,从理论知识、社会实践、生活配套等多方面,共同畅谈与孩子相关的各类话题,分享育儿的真知灼见。
胎教并非越早越好
每个宝宝还生活在妈妈的肚子里时,已经开始接收各种信号了,这就是他们接受的最早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父母们越来越重视幼教。科学证明,成功的学前教育效果显著,对于孩子的潜能开发有重要作用。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因“独”而“贵”导致家长更加重视优生、优养、优教,宝宝们还未出生,各种教育已经做好准备。
幼儿教育是根的教育,终身教育的始端。有些家长迷信胎教,从刚刚怀孕不久就开始给胎儿听音乐、讲故事,但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孕妇怀孕6个月以内,胎儿各身体器官还未发育完全,所谓“胎教”的视听刺激没有效果。
蔡迎旗说,重视幼儿教育是对的,但不代表现今幼儿教育的做法都是对的。她指出,幼儿教育的方法应当符合科学规律。正确的方法应该是0~3岁的儿童以保为主、教养结合,学习人的基本生活技能,保障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3~6岁的儿童保教并重,培养其身心、语言、社会性、艺术和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重视培养不为过,千万不要过度,学龄前儿童的学习不能以技能为目的,应当围绕其兴趣爱好,促进全面发展。
误读“双语”
针对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的状况,蔡教授表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首先是母语,然后才是第二语言。“第二语言”的含义也并不仅仅指英语,可以是方言,可以是民族语言,更有可能是其他国家语言。如果一味地以英语为目的,就陷入了固有思路的教条。
语言的学习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果一个2岁孩子母语发展得好,能够进行流畅、准确的语言表达,表现出较强的语言能力,再去发展其第二语言会比较合适。如过早发展第二语言,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母语的习得和使用。
语言的学习与孩子所处的环境有关,不能用上多少次课来量化。3~6岁儿童的发展是内在的主观意愿驱动,不是外界能够强加的,孩子是通过模仿和观察进行学习的,要通过具体的形象思维、动作思维和环境材料,给予孩子足够的可视听观察对象,培养兴趣,让孩子在交往、模仿和观察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
学习习惯高于一切
在阅读方面,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是图文阅读和整体阅读。给孩子更多的视听材料、用图片锻炼他们的理解能力。阅读不要苛求于细节,让他们对故事和句子有一种整体性的把握。阅读主要是培养孩子对图书的兴趣、对知识的崇尚,让他们理解书中所包含的情感和人类的美好品质是最重要的。
在儿童习字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写了多少字,不关心孩子握笔、书写的姿势,不关心孩子用怎样的方式写字。孩子握笔姿势从幼儿园握笔画画就要开始矫正,不但能预防近视和身体疲劳,还能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如在写字时不少孩子“发倒笔”,这是因为家长们不重视培养孩子的空间知觉。如果家长在游戏中教会孩子认知方位、空间和观察力,孩子自然会举一反三,“发倒笔”情况就会消失。
中外教育存在根源性差异
谈及中外教育差别的话题,蔡教授回忆起她的交流经历。
最直观的不同,蔡教授首先指出了硬件方面。国外的幼教机构注重活动室、室外活动区的设置,这些区域不仅面积大,内部设备均配置完善。“图书、玩具数量非常大,完全能够满足儿童的阅读和游戏需求。”
在教育方面,蔡教授认为,我们的幼教老师上课都是高度结构化的,像小学一样有明确的上课、下课时间安排,且基本上属于老师讲课的教授型课程。而国外的课程则是整体设计,班上的孩子分成小组自由活动,老师则在一旁观察、记录,以儿童学习为主,根据孩子的个性需求给予不同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
另外,幼师的素养方面,国外的幼师没有我国的幼师外表形象年轻靓丽,唱歌、跳舞等艺术素养也不是很高,但是学历和教育素养非常高。在蔡教授走访过的幼教机构中,只有一家的园长是硕士,其余各园园长均为博士。这些老师在幼教学习之前,均有其他行业的学习经历,当他们决定从事幼教职业后,继续深造学习,从而实现幼教教育。这意味着,这些老师们,不是一个简单的保育老师,他们以自身宽阔的视野影响着下一代。
实现这些教育方式的前提是有充沛的教育资源,国外的幼教机构,最大的班学生人数不超过20个,师生平均配比在1:6左右。而国内的实际情况下,这一数据已经达到1:25,大班、超大班的情况时有出现。
最近,国内幼教机构流行“洋教风”,把国外的教学方法引入国内幼教课堂,针对这种情况,蔡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中外民俗存在差异的地方很多,国外的教学方法引入后,需要本土化的演变。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的个性,各不相同,最主要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孩子的方法,才能促进孩子的最佳发展。
(原标题:蔡迎旗:孩子是艺术品,用心雕琢讲求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