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教学的多年“Chinglish”之痛
欢迎订阅手机青年报,移动用户发送qnb到10658000,每天资费不到一角钱。
来源: 新华网 作者:丁静 李有超 发布时间:2013-10-28 07:32
概要:随着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学习愈发被社会重视。英语出国考试也逐渐成为热点。
随着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学习愈发被社会重视。英语出国考试也逐渐成为热点,据媒体报道,因为托福和GRE报考热线长时间占线,根本打不进去,报考者感觉“报考托福比考托福还难”。
有人认为,中国人学习英语,始于鸦片战争。在坚船利炮面前,清代著名思想家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英语便是必需的敲门砖。
也有人认为,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潮真正兴起于改革开放。随着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增加,教育部门便逐渐把英语纳入高考必考科目。
大部分学习英语的中国人都知道一个“本土”英文单词——“chinglish”,中国式英语。“中国式英语”似乎已成为“考试很行,交流不行”的代名词。那么“中国式英语”是怎样“炼”成的呢?
2003年6月3日出版的《参考消息》刊载日本《世界周报》报道:“中国出现英语热……关于学校教育,从小学阶段开始把英语纳入正规课程……大学生毕业英语要达到四级,研究生毕业英语要达到六级。”
近年来,英语考试在各种考试中稳坐“第一把交椅”——在目前北京市高考750分总分中,英语成绩占150分。而通过国家认可的英语考试还是“能否取得部分高校本科学位证”“能否进入某些国家机关工作”“能否晋级职称”的必要条件,硕士生、博士生入学前更要过英语关。在一些单位,通过规定英语考试的“国际人才”或“外语干部”,还能与更多“隐形福利”挂钩。
英语似乎成了“通向人生光明彼岸”的“敲门砖”,英语教学趋向“功利化”。一些家长要求孩子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开始学习英语,甚至连孕妇都开始用外语胎教。
然而,有受访专家称,在功利化的导向下,中国英语教育在陷入怪圈:学了十几年,能实现无障碍交流的人不超过5%。一些学习英语的人“能看能写不会说”,用“中国式英语”来自嘲。
让英语回归“交流工具”的讨论愈来愈热。北京市21日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从2016年开始,北京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成绩3年内有效。在中考英语中提高听力分值的比重。
北京市的改革希望通过调整英语考试分值和结构,改变目前基础教育中英语学习甚至重于中国语言学习的局面。也有专家认为,北京市这次改革对英语考试去“功利化”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英语教学多年来取得的成绩应该肯定,因为中国人仍然需要学好第二语言。(记者丁静、李有超)
编辑:张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