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主页 > 胎教知识 > 育儿“抢跑”实际是南辕北辙

育儿“抢跑”实际是南辕北辙


  当前,形式各样的“兴趣班”、“艺术班”打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应运而起。对于家长而言,这正好迎合了他们对于孩子成长的焦虑心态和敏感情绪,由此引起了他们对孩子成长的过度关注和干涉,给孩子的教育笼罩了沉闷、压抑、紧张的气氛。伴随这一切的结果是,孩子的童年生活被淹没在纷繁的机械训练之中。“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已经严重干扰了儿童教育的秩序,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种“抢跑”,实际上是一种南辕北辙的育儿方式。

  当前社会条件下,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人力资源要求之高、工作竞争压力之大,无不让家长将孩子的教育和今后的事业发展建立紧密联系。因此,一些家长的教育思维已然从“育人为本、尊重天性”中逃逸出来,掺杂了带有自身主观意志的功利想法。比如,家长希望孩子从小学习音乐,于是孩子还没出生就开始着手进行胎教音乐的熏陶;当他们刚学会说话,就开始为孩子配置钢琴。再比如,家长期望孩子今后读名牌大学,于是让孩子在咿呀学语的年龄就开始背诗词、做算术、说外语。可想而知,儿童身心发展的局限性与认知任务的复杂性之间,不免形成无法调和的矛盾,孩子很可能会因为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而饱受挫折。这种只关注短期行为、急功近利的教育思维不免将儿童教育带入了实用理性的漩涡。

  杜威曾说:“许多教育学者总想把儿童期缩短,将成人的知识经验硬装进去。他们以为儿童期是完全白费了的,哪里知道这是真正的教育基础。”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是一个连续、致密的过程。与之相应地,儿童的教育应伴随其成长步调,在循序渐进的轨道上向前推进。然而从当前看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然被许多家庭奉作儿童教育的理论标识,加强了他们对孩子成长的盲目焦虑和主观期待。儿童教育是一项渐进性的、阶段性的长期工程。若家庭过于关注“起跑线”上的较量,可想而知,那只会无限消耗甚至透支孩子自身的兴趣和信心,必将付出破坏生命自然成长的内在性、连续性和独立性的代价。

  哈佛大学教授卡根曾说:“在今天美国的一些地方,孕妇把录音机放在腹部播放莫扎特的奏鸣曲,期待她们未出生的孩子有灵敏的乐感。但是,没有科学家证明,生命头两年的特定经验能在成年时产生特定的结果。”不可否认,早期教育对儿童今后的认知发展、性格形成、兴趣培养等有一定影响,但如果因此过于夸大它的意义,不免走进了决定论、宿命论的极端。儿童的身心发育、思维发展是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过程。作为旁观者,社会和家庭都应该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因此,孩子的教育不是百米赛跑,起跑线上的较量对于孩子们的一生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应该把孩子的教育看作是一场马拉松,对于整个“赛程”而言,起跑线上的出发速度是不会影响孩子的成绩的。在成长的马拉松赛道上,孩子成长的关键在于途中诸多的可变因素,我们要看到孩子的心理变化,关注和挖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始终保持足够的耐力,顺利跑完属于他们的人生赛道。(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 何声清)


怀孕手册

育儿宝典

营养攻略

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