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无机盐,约占体重的2%。身体的钙主要集中在骨骼和牙齿,约占总量的99%。骨钙的更新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减慢,幼儿的骨骼每1-2年更新一次,成人更新一次则需10-12年。男性18岁以后,女性更早一些,骨的长度开始稳定,但骨的密度仍继续增加若干年。钙除了形成和维持骨骼和牙齿的结构的功能外,还有其它很重要的生理功能,钙可以维持肌肉和神经的正常活动,参与血凝过程,在体内还参与调节或激活多种酶的活性作用。
如果小儿有以下的表现,最好去医院做个血清钙测定,判定是否缺钙:
1. 不易入睡,不易进入深睡状态,入睡后爱啼哭,易惊醒
2. 常表现为多汗,与温度无关,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使小儿头颅不断地摩擦枕头,时间久了就出现像我们平常所说的枕秃。
3. 表现得烦躁,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
4. 1岁以后的小儿表现为出牙晚,或者牙齿排列参差不齐,前囟门闭合延迟,前额高突,形成方颅。
5. 学走路的小儿如果缺钙,可使骨质软化,站立时身体重量使下肢弯曲,有的表现为“X”形腿,有的表现为“O”形腿,并且容易发生骨折。还会形成鸡胸。
6. 常有串珠肋,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肋软骨增生,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常压迫肺脏,使小儿勇气不畅,容易患气管炎、肺炎。
7. 小儿缺钙严重时,肌肉肌腱均松弛。如果腹壁肌肉、肠壁肌肉松弛,可引起肠腔内积气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状。如果是脊柱的肌腱松弛,可出现驼背。
那么,我们的妈妈如何从平常的饮食中为宝宝获得更多的钙质,使我们的宝宝更加健康成长,骨骼更加强壮呢?我们可以看文章底下的食物含钙量对照表。
中国营养学会对婴幼儿每天钙的推荐摄入量是:半岁以下的幼儿每天需钙量为300毫克;半岁到1岁需钙量为400-600毫克;1岁到3岁需钙量为600毫克;4岁到10岁需钙量为800毫克。
奶和奶制品是钙的最好食物来源,含量丰富,且吸收率高。豆类、坚果类、绿色蔬菜、各种瓜子也是钙的较好来源。少数食物如虾皮、海带、发菜、芝麻酱等含钙量也特别高。我们的妈妈可以给宝宝经常吃些含钙量高的食物,以便宝宝获取更高更优质的钙。
补钙过程中不能忘了同时服用维生素D,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维持血钙和血磷的水平,从而维持牙齿和骨骼的正常生长就发育,促进钙在肠内的吸收
当然还要记得多带宝宝参加户外活动,多晒晒太阳,都可以帮助身体对钙的吸收,以达到补钙的最佳效果。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膳食中也有不利于钙吸收的因素,比如谷物中的植酸,某些蔬菜(如菠菜,苋菜、竹笋等)中的草酸,最好用沸水焯烫后再食用。过多的膳食纤维、碱性磷酸盐、脂肪等。抗酸药、四环素、肝素也不利于钙的吸收。蛋白质摄入过高,增加肾小球滤过率,降价肾小管对钙的再吸收,使钙排出增加。
磷过多也会使钙流失,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钙∶磷比例是2∶1,然而,如果过多地摄入碳酸饮料、可乐、咖啡、汉堡包、比萨饼、小麦胚芽、动物肝脏、炸薯条等大量含磷的食物,使钙∶磷比例高达1∶10~20,这样,饮食中过多的磷会把体内的钙"赶"出体外。
常见食物含钙量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