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节,冷暖多变,人体一时难以适应,极易发生疾病或引起旧病复发。由于气候干燥,肌肤也明显干燥,需要小心呵护。另外,气温变化不定,给人们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秋天又有利于调养生机,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
秋凉养生多“设防”
防中风:晚秋寒气渐长,与燥邪结合,寒主收引、使血管收缩,脑血管病变也因之增多,轻者口眼歪斜,重者倒地不起,此时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防止进食过饱,晚餐以八分为宜;日间多喝淡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防胸痹:胸痹类似现代医学的心肌梗死。由于寒气收缩,随着血管外周阻力增加,秋季的血压也会逐渐走高,是胸痹患者最大的潜在“杀手”,除了适度锻炼如散步、跑步外,晨起喝杯白开水,稀释血液;接受耐寒训练,均能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也可常饮活血开痹的开痹饮:枸杞15克、山楂20克,先用开水煎熬山楂2~5分钟,再用煎熬好的山楂水冲泡枸杞作茶饮。
防肤损:秋季皮肤水分蒸发加快,外露部分的皮肤会因缺水而变得粗糙,弹性变小,严重者会产生皲裂。因此,洗浴不宜用碱性大的用品。要注意皮肤的日常护理,多吃泥鳅、鲥鱼、白鸭肉、花生、梨、红枣、莲子、葡萄、甘蔗、芝麻、核桃、蜂蜜、银耳、梨等食物,能较好地滋润肌肤,美化容貌。
防感冒:秋天是感冒最容易流行的季节。因为初秋乍寒还暖,机体调节机能很难适应这暴热骤凉变化。因此,当天气较冷时要注意保温,及时添衣;平时要多开窗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感冒流行时可用陈醋熏蒸居室;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的预防。
防肥胖:夏天人们出汗多,睡眠不足,食欲普遍下降,体内热量相对减少,肥胖程度因之改善。到了秋天,情况正好与夏天相反,另外,为迎接冬季的到来,人体还会积极储存御寒脂肪,此时稍不小心,就会发胖,这对肥胖病人非常有害。在秋季多吃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之类低热量食品;有计划地增加活动量;抓住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舒畅心情,增加消耗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防水雾:秋冬寒气与近地气层中的水汽相遇,凝结成悬浮的小水滴,这就是雾。雾滴在飘移的过程中会吸附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之类的有害物质。这给人们的健康、生活,甚至出行都带来很大影响。所以雾天最好减少户外活动,晨练可以暂停;外出时戴上口罩,并将头发保护起来,回归后要清洗裸露的肌肤。
防抑郁:秋季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到处是一派肃杀景象,人会触景生情,出现凄凉、忧郁、悲愁等伤感情绪。如再遇上不称心的事,极易导致心情抑郁。在日常生活中,要处处注意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以理智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变化,或走亲访友,登高赏景,令人心旷神怡;或静练气功,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
防伤胃:秋季昼夜温差悬殊,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旺盛,胃肠负担加重,容易引发胃病。有胃病的人,在秋季尤其要注意胃部的保暖;饮食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不吃过冷、过硬、过烫、过辣、过粘食物、戒烟禁酒;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防中毒: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冰箱性肠炎等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在防范时应严格做到防止食品污染,不吃生的、腐败的和未煮熟的食物;吃水果等生冷食物时要清洗消毒;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随餐佐食适量生大蒜、生葱头等。
防寒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俗称“老寒腿”,其发病与气候发生关系密切。因此到了秋季应特注意对膝关节的保养。首先是保暖防寒;其次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慢跑、做各种体操等,活动量以身体舒服、微有汗出为度;适当饮用一些中医师调配的活血散寒药酒,对防治“老寒腿”有较好的作用。
防乱补:阴虚患者的进补和治疗在秋季最为适宜。但切忌不要以为秋季气温相对平和,是所有虚症进补的最佳季节,而不分寒热虚实一味滥补乱补。不是虚症,不管在什么季节中医都绝不采用补法,使用补药。在秋季,如果有阴虚阳亢,津液不足的表现,当以滋阴润燥为主,常用的有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
春捂秋冻非人人皆宜
临床实践告诉我们,人们常说的“春捂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在秋冬交替之际,每个人都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及时采取防病措施。
心血管疾病。天气寒冷可以导致血管痉挛,最终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及心绞痛。据统计,每年10月份左右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高峰期。
脑血管疾病。当气温、气流等气象变化剧烈时,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经发生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心、脑负荷加重,脑部缺血缺氧;加上空气干燥,人们消耗水分多,体内容易缺水,致使血液黏稠,血流减慢,导致脑血栓等脑血管疾患。尤其是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差,很容易发生中风。
消化性溃疡。多数溃疡病患者具有周期性发作的特点,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更为突出。秋季至次年早春,都是溃疡病的高发季节。
呼吸道疾病。感冒、流感、气管炎、肺炎及肺心病加重,在秋冬季节明显高发。
因此,在气候多变的秋冬季节,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疾病防治工作:①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和短暂性脑缺血。②科学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波动。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服,防止着凉。③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饮酒,不吃高脂饮食,注意饮食卫生。④有麻木、乏力、视物不清、头痛、眩晕等早期症状,要及时就医。
秋凉与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慢性病,病史比较漫长,常为几年,甚至十几年或几十年。发作呈周期性,就是说在这么长的病程中,并不是天天都在发作,而是发作期与缓解期呈相互交替。缓解期时间长短也不一致。可能几星期、几个月,也可能是几年。发作常有季节性,多在秋冬和冬春之交发病,天气骤变成气候寒冷时容易发作。
了解了消化性溃疡慢性及反复发作的病程,接下来还要看一看它有哪些具体的临床表现。从症状上看,主要是上腹部疼痛、其性质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程度多为轻度或中度,也有人并不感觉到痛,仅为饥饿不适。但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发作规律(节律性)是不同的。十二指肠溃疡多在餐后2~4小时出现上腹痛,至下一次进餐后疼痛才缓解,很多人还会有夜间发作的上腹痛;胃溃疡的节律性则正好相反,进餐后0.5~1小时内出现上腹痛,至下次进餐前疼痛消失,很少发生夜间痛。
除了上腹痛外,还有一些人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上腹胀痛、嗳气、反酸等。也有很小一部分人无任何症状,称为无症状性溃疡,这部分病人往往是因为出现了并发症或做胃镜检查时被发现的。
溃疡病是一种季节性、反复发作的疾病,患者要及时治疗,否则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出血、穿孔、梗阻、癌变等。
秋凉与“感冒型”心肌炎
每年秋季天气转凉,日夜温差变化大,使人们极易感冒,一般感冒时,服些药,多喝水,休息一下就会好,因而常不被人们重视,可是有些感冒比较特殊,得病后很痛苦,有的重病人还可因此而丧失性命,这种“感冒”其实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前期症状。
所谓病毒性心肌炎,其病因就是由病毒引起的。侵犯心肌的病毒,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柯萨奇、埃柯、流感、副流感、腮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为主。绝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发病时有发热、咽痛、全身酸痛、腹泻等症状,酷似感冒或肠炎,常因此而被误诊、误治。多数患者有循环系统的症状,如心前区隐痛、心慌、乏力、恶心、头晕者可出现劳动或活动时心慌、或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因此,秋天感冒切不可忽视,要注意休息和治疗,当疑有病毒性心肌炎时,应立即将病人送医院,以便早期治疗诊断。
中医中药预防:板蓝根12克、大青叶15克、虎杖10克、连翘10克煎服,对病毒性感冒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秋天宜食梨
因风寒引起的咳嗽,宜食烤生梨,将梨放于炉火上烤熟后食之。咳嗽伴有热度者,蒸梨效果较好,取梨挖一小洞,放入冰糖,隔水蒸后食用。肺虚气喘者,可将梨放入豆浆内煮烂,连汁饮服。唇干舌燥、干咳无痰者,则可饮梨汁,取梨洗净榨汁,早晚服之,有润喉生津的功效。
秋季护足备忘录
1、足部的干裂、长茧,其原因是秋季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同时由于角质层增厚,失去弹性,再加上外力牵扯、挤压所以形成裂缝。因此双足护理重在预防,措施在于日常洗足时,特别在天气寒冷的季节,不要用太多的碱性强的肥皂和药皂。可常用热水泡足,较简易的保健泡脚法是用花椒煎汤泡洗,它不仅祛除里寒,而且扶助阳气。在杀菌、消毒、止痛、止痒、消肿方面效果理想。
2、除此外,可用消毒好的刀片削去容易发生裂隙部位的粗糙皮肤,再涂上凡士林、植物油或尿素霜、润肤霜等。也可口服维他命A、E以及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
3、在鞋、袜的选择上,鞋不易太紧太窄,否则影响足部血液循环,并注意脚部按摩,适当揉搓双足,保持脚部正常状态。坚持每日洗脚换袜。
秋燥食疗新方
燥为秋季所主,称为秋燥。当久晴未雨,气候干燥,空气湿度下降时,自然界六淫之一的燥热病邪就趁虚入侵机体。燥邪首先犯肺,先伤肺津,次伤胃津,如继续发展可耗伤肝肾阴液。由于秋燥致病主要原因是耗伤津液,故治疗主要是滋阴润燥,透解燥邪。
燥在肺部:发热头痛,微恶风寒,口鼻干燥,咳嗽无痰,咽痛而干。治以辛散甘润。可用以下食疗方——
桑杏饮 桑叶10克,杏仁5克,北沙参15克,川贝3克,梨皮15克,冰糖3克,煎水代茶饮。 宁嗽定喘饮 山药50克,甘蔗汁30克,酸石榴汁15克,生鸡蛋黄4个。先将山药煎取清汤,再将另外三味调入汤中,分3次温服。
燥伤胃津:口干、尿少、饮食不佳或有干呕。治以养胃润燥。可用以下食疗方——
雪梨浆 以甜水梨1个,切成薄片,于凉开水中浸半日,时时频饮。
五汁饮 用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和匀凉服。
郁李仁粥 郁李仁10克,大米60克。以水100毫升研郁李仁,滤取汁,加水至1000毫升,加入大米煮粥食之。
芝麻粥 白芝麻10克,大米30克,砂糖或白蜜适量。先将芝麻炒出香味,研碎,另煮米成粥,临熟调入芝麻、砂糖或白蜜。
燥伤肝肾:形体消瘦,皮肤干而无泽,盗汗,五心烦热,低热或干咳痰中带血。治以滋阴养血。可用以下食疗方——
牛乳饮 鲜牛乳一杯,加热后服之。
天门冬粥 天门冬30克,大米50克,煮粥食用。海参粥海参20克,大米50克。将海参与大米同煮粥食之。
秋季驱虫正当时
夏季,由于吃生冷的蔬菜、瓜果,喝生水较多,感染蛔虫卵的机会也相对较多。到秋天,夏季感染的虫卵已发育为成虫在小肠定居,从而引发疾病。
孩子是否感染了蛔虫。这里有一些辨别方法:孩子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揉按后可缓解。孩子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和流口水。在小儿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上面有细小灰白色鳞屑,即俗称“虫斑”。无明显原因,孩子的皮肤常反复出现“风疙瘩”。孩子有偏食表现,并好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泥土、纸张、布头等。孩子吃得多,易饥饿,爱吃零食,但总也胖不起来。
一旦父母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就应带去医院化验粪便,检查大便中是否有卵。如果确定存在虫卵,就应该进行驱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