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主页 > 童年成长 > 我市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工作综述

我市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工作综述


让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我市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工作综述

  “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是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市强化政府行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确保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工作取得明显实效。2008年12月,我市以“优秀”等级通过省“对县督导”评估,荣膺省政府授予的“教育工作先进市”称号。2012年9月,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省级评估验收。

  加大教育投入,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今年秋季开学,石门小学、元洪附小、城关小学、龙田中心小学、高山西江小学、元载小学、振先小学等“校安工程”项目新落成或新装修的校舍启用,数千名学生搬入新校区或新教学楼,在更舒适的环境里安心学习。这是我市大力推进“校安工程”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近年来,我市加大教育投入,扎实推进“校安工程”建设,完善学校教学仪器设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据了解,全市共投入“校安工程”资金8.542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48.49万平方米,182个“校安工程”项目现已基本完成。目前,有300多所小学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体育运动用地面积及专用教育教学仪器配备、计算机配备、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等项目全面达标,占全市小学的98%以上,而60所中学全部达标。

  同时,我市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教育经费全额足额保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倾斜农村薄弱学校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2012年,预算内财政对教育拨款1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5%;全市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达到28.7%,超过省定标准。

  此外,我市还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投入力度,2012年9月以来,全市共投入3亿多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和义务教育学校内部条件装备更新与配置。

  优化教育资源,夯实均衡发展基础

  我市坚持城乡统筹,优化学校布局,推进城区教育扩容、农村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办学条件均衡化。近3年来,市财政投入大量资金,新建城区中小学校18所,净增学位1万多个,大大缓解城区、城郊学校的招生压力。

  同时,我市加大投入,采取市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资等方式,扎实开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现已全部通过省标准化验收。近3年来,我市大力发挥侨乡优势,多渠道筹措社会捐款9860.9万元,增强教育资金保障能力。按照“城乡一体、资源共享”的原则,我市大力提升学校信息化装备水平,基本建成了通畅、便利、共享的校园网络平台。目前,全市大多数中学、中心小学、市直小学开通校园网,85%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班班多媒体,99%以上的中小学专任教师基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关爱弱势群体,体现教育公平原则

  我市关注弱势群体,保证教育服务公平化。规范招生行为,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做到“四个统一,一个定向”,即统一招生政策,统一均衡编班,统一学籍管理,城区初中招生统一实行电脑派位制度,优质普通高中实行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学校制度。2012年我市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校的比例达40%,促进入学机会公平化。落实“两个为主”政策,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让他们享有同等教育的权利。目前,全市94.5%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全面落实“四免一补”教育惠民政策,即免收学杂费、住宿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同时,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和应急救助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重视特殊教育工作,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资金,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市特殊教育学校现已具备比较完善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施。建立“三残儿童”随班就读保障体系,满足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2013年全市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6.8%。

  促进合理流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我市建立健全教师招考和优先安置农村学校制度,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大批教师,定向补充到农村学校。近3年,我市公开招录1128名新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其中绝大多数安排在农村中小学校。实施师资提升工程,切实落实按教师年工资总额的2.5%核拨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免费接受继续教育。开展教师专业化“五大工程”建设,即校本研训建设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名师工程、教师素质整体提升工程和中小学校长提高工程,提高教师现代教育能力。

  我市设立农村、山区海岛教师补贴制度,在农村、山区海岛工作月补贴标准分别为50元和200元。2013年1月起,又对扎根山区海岛教师在原来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300元给予奖励。目前,全市有近9000名农村教师、近150名山区海岛教师安心在农村、山区海岛工作。

  实施校长、教师校际交流制度,目前全市共有1391名教师参与交流,达到应交流人数的35.7%,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由城到乡的幅射。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均衡发展水平

  我市坚持课程改革、倡导特色发展,推动学校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规范办学行为,全面落实“五规范”,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开发校外教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实践能力。2012年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分别为90.7%和95%。同时,倡导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开发了“集邮”、“宗鹤拳”、“机器人制作”、“书法”、“排球”等特色校本课程,玉屏中心小学荣获第六届亚洲机器人锦标赛金奖,渔溪中心小学、苏田小学、虞阳小学是全国写字实验校,实验小学和海口中心小学是全省首批小学体育特色学校和体育传统学校。

  积极探索课堂有效教学,以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区域作业“控量提质”模式研究》、省级课题《有效课堂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建构》为引领,深入实施有效教学行动,全面提高教学效益。近3年来,全市有60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以有效性教学为主题的研修活动。


怀孕手册

育儿宝典

营养攻略

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