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主页 > 胎教知识 > “减负十条”减不掉负担背后的实质

“减负十条”减不掉负担背后的实质


  昨天,教育部公开《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8月23日《新京报》)

  从阳光入学到均衡编班,从不留作业到等级评价,从严禁补课到强化监督,规定中有着一套成体系的办法,各条之间紧密关联,互相促进而又相互制约。比如均衡编班需要“零起点”入学,让编班没有客观存在的分数作为评判干扰。又比如不留作业需要合理的等级评价,取消百分制就显得更为合理。

  单单从规定来看,这是一套有效的小学生减负办法。但是,纵向拓宽,小学生终究要成为中学生,中学生终究要面临高考的终极战场。经过残酷的厮杀,一部分学生败下阵来,开始提前思考前途。只有以分数致胜的学生,才能继续自己的学海生涯,朝着更高的知识学堂迈进。到最后,无论是败下阵来的还是获得更高学历的,他们终将都会走进“以学历论资质”为主流思想的当前社会。

  高考的存在决定当前的教育模式是应试。一场高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前程。所以,学生始终都在为这一场终极较量做准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愈演愈烈,对起跑线的年龄断定越来越小,“天价幼儿园”便是最好的例证。而大量的胎教音乐,胎教音响的热卖更是把起跑线断定在出生以前,孩子们在出生以前就已经在父母的主导下开始被动学习了。学校减负,父母却担心,担心孩子上中学了是否能跟上?基础打的是否牢固?所以,就算学生的课外时间更多了,为了高考,孩子会被带去上更多的补习班,请更多的家教老师。

  高考直接决定学历,学历决定就业,就业决定前途。在这样一个依靠学历来体现价值的时代,没有学历,寸步难行。反向推理,学历需要高考,高考需要学习基础,而学习的基础就奠定在小学和中学。

  另一方面,社会高速发展,就业形式严峻,家长“盼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希望自己孩子将来会有大作为,对孩子有着高要求。家长已经不满足于孩子具备生存能力的基本要求,掌握更多技能,精通更多才艺,能说更多外语成为更多家长的共识。在这些观念的滋润下,越来越多的培训班、特长班、训练营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随着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家长会有更多的财力为孩子的教育做投资,并且他们非常乐意这么做。孩子的课外时间会换来更多的特长练习。

  学生减负,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教育体制、教育理念、用人理念以及全社会对价值认可的彻底革新。“减负十条”,恐怕不能真正减去孩子们稚嫩肩头上的大负担!

  文/汪涛


怀孕手册

育儿宝典

营养攻略

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