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前3个月、孕中期、产后进行腰腹和盆底肌肉力量锻炼,有助降低产后腰痛的发生几率
据调查,50%~75%的孕妈妈在产后出现腰痛。这是由于怀孕期间胎儿会压迫到腰椎,如果腰腹没有肌肉协助腰椎,腰椎就需要承受这些力量10个月之久,导致腰椎向后仰,因此就会受腰痛折磨。妇产科专家表示,其实,通过孕前加强腰腹力量锻炼可以预防产后腰痛;而对于已经怀孕的女性,也可以在怀孕中期和产后通过适度运动,锻炼腰腹部和盆底肌肉。
孕中:
怀孕中期水中健身最有好处
孕期做运动合适吗?有没有风险?这是不少孕妈妈担心的问题。对此,罗艳霞表示:“怀孕时孕妇体内会分泌一种松弛素让孕妈妈肌肉能向外扩展,这对宝宝起到保护作用,但对孕妈妈来说是一种‘伤害’,除了看得见的妊娠纹,看不见的盆底肌肉也会被拉松。此外,怀孕时孕妈妈由于需要维持身体平衡而重心向后,拉伸腰椎肌肉,因此,容易出现腰痛。而孕期适度运动对分娩有帮助,还能预防产后腰痛,但需要分时期对待,而且有些运动孕妇是不能做的。”
1.怀孕初期(孕1~3个月):由于宝宝在母亲身体内还不是十分稳定,最好不要健身,每日散步或做最简单的肢体伸展运动即可。每次约30分钟,量力而行,出现不适或感觉很累就要停止。
2.怀孕中期(孕3~7个月):是孕妈妈最佳的健身时间,这时可做的运动有很多。罗艳霞认为,水中健身对孕妇是最好的,除了游泳,还可以在水中散步、“浮冬瓜”(深吸一口气后,屏住呼吸,双腿屈膝往胸前收,双手胸前抱膝),或把头部枕在泳池边,让身体放松伸直在浮力作用下全身漂浮起来。此外,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健身操,但不要过度拉伸,比如不要弯腰用手摸脚趾。若是孕前没有瑜伽基础的孕妇,不建议在孕期做瑜伽。
3.怀孕后期(孕7个月以后):孕妇不要做太多运动,一方面,孕后期腰椎的压力会非常大;另一方面,随着肚子越来越大,子宫向下压迫容易导致盆底肌肉松弛,这时候如果运动健身,特别是做仰卧起坐、担担抬抬、爬上爬行、抬高臀部等增加腹压的运动,有可能导致出现早期破水、胎膜早剥、早产等危险情况,因此出于安全的考虑,不建议太多运动。这一时期,每日到户外散步半小时即可。此外,罗艳霞提醒,有些孕妇喜欢把产后才做的“盆底肌训练”提前在孕期做,这是不建议的,因为用力牵拉也有可能诱发早产。因此,盆底肌训练应该在怀孕之前或产后再做。
罗艳霞还提醒,孕期不正确的姿势和习惯有可能诱发产后腰痛。比如:弯腰捡东西,用一边手提东西,仰卧时直接从床上起来,穿高跟鞋或松糕鞋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蹲下来而不是弯腰捡东西;分左右手提东西,重心在一边容易受伤,大件物品可以用双手抱住靠向自己上半身,以减轻腰部的负担;起床时采取侧身起床;穿防滑平底鞋,除了防摔倒,还能减少腰部和小腿向前拉伸。
孕前:
怀孕前3个月进行有氧运动
周女士近日开始备孕,但她身边有几位已经生育的闺蜜产后常常出现腰痛,她们提醒周女士:“如果孕前有针对性锻炼腰腹力量和大腿力量,产后就不用受腰痛折磨。”
对此,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后康复科主任罗艳霞主任医师表示,在怀孕前的3个月制定适宜的健身计划,不但有助于达到健康的孕前体重,还能使孕期更轻松地度过,降低产后腰痛发生的几率。最好是在户外进行舒缓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打羽毛球、散步、健美操、瑜伽等,但不建议进行一些碰撞性、易拉伤身体的运动,如篮球、排球等运动。
另外,若想有针对性地锻炼腰腹力量,可尝试仰卧起坐、游泳、俯卧撑和健身操。特别是仰泳,身体在扳直的状态下,能更好地锻炼腰肌的收缩能力。孕前健身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让身体太疲劳。一般每星期3次、每次30分钟到一小时,以出汗为宜。
产后:
产后42天可做盆底肌训练
罗艳霞表示,顺产后24小时、剖腹产48小时之后可以做产后康复按摩;产后第2天就适当下床活动。在产后42天、恶露干净、伤口无感染、无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的情况下,经医生许可后,可慢慢进行健身运动,如游泳、做操、盆底肌训练等,还可以进行医院专门为产后妈妈设计的产后瑜伽,能减轻腰肌松弛度,让腰肌变结实,促进损伤肌肉的康复,调节骨盆和脊柱的柔韧度。此外,由于这是在医生指导下的群体运动,还能促进产妇交流、舒缓压力,避免产后抑郁。
另外,罗艳霞提醒,生活上,要注意避免不良姿势和习惯,如弯腰喂奶和弯腰换尿片、久站久蹲等,以免在每日多次重复动作中加剧腰痛。正确的做法是以妈妈为中心,把宝宝向妈妈靠拢,再喂奶和换尿布。医学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后康复科主任罗艳霞主任医师 文/记者莫冠婷 通讯员林惠芳、彭文斌
近日,海南省农业厅在其官网上发布通报,称在去年底的执法中发现违规进行转基因试验的单位。转基因话题再次引发“风波”。
主管部门虽然回复,但是对关键问题的核心内容似乎欲言又止。公众质疑:转基因的争论无休止,谁来捍卫我们的知情权?
15样品呈转基因阳性
先是知名主持人在微博上爆料,之后是海南省农业厅在官网上回应,作为全国范围内省级农业部门首次披露转基因违规信息,其内容令公众高度关注。
海南省农业厅在3月30日的对外通报中称,去年12月23日至27日,执法部门对海南三亚、陵水、乐东三个市县从事南繁工作的单位,开展了一次南繁农业转基因作物执法检查工作。共抽查、检测作物样品107个,结果显示,有13家单位的15个样品呈转基因阳性,均为科研试验田块。其中玉米12个,棉花3个。其中,7家单位的9个试验作物已在属地农业执法人员监督下依法销毁,妥善处理,进行处罚。其余6家单位的6个涉嫌样品正在进一步检验检测核实中。
省级农业执法部门的执法情况为何事隔三个月才向社会公布?是迫于舆论压力还是另有隐情?这些问题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海南省农业厅新闻发言人赵咏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并非查处之后立刻就能公布结果。执法检查过程必须做到程序合法规范、检测结果准确、事实认定清楚、处罚依据明确等要求。2013年12月23日至27日为抽取样品时间,之后还要按照规程履行检测之后的各项程序,包括检测、立案、第三方检测、事实调查确认以及行政处罚、复议等环节,目前执法检查活动尚未完结。“另外,媒体和网民比较关注这一事件也是我们主动公布的一个原因。”赵咏望说。
关键问题“不便透露”引质疑
海南省农业厅4月1日晚间再次发布一份说明,表示本次执法检查出来的违法行为,属于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转基因研究试验的行为。转基因试验和非法种植有很大区别,此次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均为试验用材料。
赵咏望说,在执法检查中,尚未发现非法种植的作物,到目前为止,也尚未发现农业转基因生物污染情况,未收到有关农业转基因生物污染的举报。对于已经确认违法的转基因试验材料,已就地销毁。
当记者问及能否披露是哪些单位或企业违规时,赵咏望表示“不便透露”。他说,现在还有一些样品的检测结果没有出来。而且海南省农业厅没有权限公布这些单位的名单,应该由农业部统一公布。
有网民质疑,根据国家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转基因涉及公民的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应该公开,何况哪些单位进行违规试验,公开后也不会危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更不涉及商业机密,理应公开。
截至记者发稿时,海南省农业厅未就涉及违规单位信息以及详细的处罚情况进行说明。
据新华社电
省市级公立医院改革首日,不少人特意赶来配药
药品“零利率”了,看病变实惠了吗?
单种药品降价最高45元,医院自制药剂价格不变
□通讯员 林平 马寅斐 方序 王屹峰 于伟 詹雅 华炜 实习生 洪彦琪 本报记者 黄淼君 何丽娜
昨天,在杭省市级公立医院启动改革。至此,我省公立医院改革在全国率先全覆盖。
药品实施零差率、诊查费上调为10元、治疗费手术费平均上调30%、护理费相应上调……新医改首日,给老百姓看病带来的变化大吗?哪些手术价格微调,哪些手术价格涨幅厉害?省级医院、市级医院、社区医院,以及药店在售的药品价格,相差大吗?昨天,本报多路记者实地采访,给大家汇总最新情况。
现场
老病号特意推迟配药时间
昨天上午,记者分别到浙医二院、浙江省儿童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杭州市中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等医疗机构看病体验。
因为是首日推行零差率,并同时调整诊查费,各大医院都在显眼处张贴了收费调整公告。
今年60岁的郭女士是位高血压患者,近三四年来,每天都要吃药来控制血压。昨天,是郭女士新一个月开药的日子,记者专门陪她到杭州市红会医院门诊配药。
“我一直服用压氏达和依伦平两种降压药,每次配一个月的量。”配好药后,郭女士拿出账单给记者对比了一下,改革前西药费144.80元、挂号费1元、门诊诊查费2元,总共147.80元;改革后西药费117.86元、门诊诊查费10元,总共127.86元。“前后相比每个月能省下19.94元。”虽然钱不多,郭女士还是挺高兴的。
浙医二院自主挂号机前,戴先生正在帮丈母娘挂内分泌的号,他的丈母娘长期患有糖尿病,而且身患残疾,配药很不方便,所以每半个月他都会来医院帮丈母娘配药。
戴先生说,得知4月1日起省级医院医改,药价会便宜,自己特意等到昨天才来配药。说着,戴先生拿出两份账单,一份是2月底的,配了格华止和西乐葆,共计361元;昨天,同样的两个药,费用下降到了303.95元,除去挂号的10元,总体上药费还是降了。
医改首日平稳有序
由于此次改革涉及数千种药品,诊查费、治疗费、护理费、手术费四大类4000多种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3月31日晚到凌晨,杭州市卫生局、市医保局等多部门领导,指挥协调医院收费系统的价格调整和数据匹配。各医院信息科、财务科、药剂科等相关科室人员加班加点,顺利完成所有价格的导入、程序的更新和测试等工作。
改革首日,记者一圈走访下来发现,患者反应普遍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和收费人员发生争执等情况。
杭州市中医院医患沟通中心办公室的护士小吴,昨天上午比平时的工作量增加了许多,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和患者沟通解释新的医改政策。
浙江省中医院西内科谢子安副主任医师说,药价调整后,配药患者还是与往常一样,一上午半天有五六十号病人。中西药窗口的工作人员表示,没有因为药品零差率了,出现患者拥挤排队配药现象。
杭州市卫生局表示,昨天杭州各市属医院医疗秩序井然,门诊人次基本与上日持平,其中不乏专门来配药的患者。如杭州市一医院截至下午2点,门诊量已达6594人次,比上日略增。大部分患者对此次改革药费下降持欢迎态度。
变化
儿童专科医院诊查费比其他医院贵2元
昨天,记者也到省儿童医院给孩子配了感冒药。改革前,挂号费是4元,改革后,诊查费是12元。同样配小儿泰诺和小儿消极止咳口服液,改革前是79.8元,改革后的药费是62.59元,改革前后,总体费用下降了9.21元。
普通门诊诊查费不是统一上调为10元吗,为什么省儿童医院的诊查费是12元,比其他医院要贵2元呢?
“这个是对儿童专科性医院的倾斜政策,目前省内有三家儿童专科医院在诊查费上多收2元。”
省儿童医院副院长龚方戚解释说,因为和成人医院比起来,儿童医院比较特殊,儿童不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病情,在医生做检查的时候也不配合,诊疗难度比成人大,所以对儿童医院在诊查费上给予倾斜。
长期做针灸推拿的人要多付点钱了
昨天,记者分别找了一位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算了笔账,发现对于长期需要做针灸推拿的病人来说,同样的服务在改革后得多付不少钱。
李先生长期从事伏案工作,每次脖子不舒服的时候都喜欢上医院连续做几天针灸。一般一次治疗包括针灸、照红外线灯和拔火罐三个步骤,价格分别为80元、5元、12元,总价97元,但改革了以后价格分别变为110元、5.5元、16元,总价为131.5元,治疗一次就涨了34.5元,连续5次做下来的话,多付的钱以往差不多都能再做两次了。
还有因腰椎间盘突出需要长期做推拿的王阿姨,以往做一次治疗的费用为推拿60元、拔火罐12元、牵引12元,改革后变为推拿81元、拔火罐16元、牵引13元,总价110元,上涨26元,连续5次做完后王阿姨得多付130元。
记者从医院了解到,不少本着能省一点是一点的老百姓,纷纷赶在4月1日前赶到医院开单子。
各医院自制制剂价格不变
“我们家小孩子长期吃省儿童医院的促长灵,4月1日医改开始后,药品零差率,是不是之后我们也能省下一部分钱?”余女士在“早报名医堂”微信平台中给我们留言。
确实,像杭州市一医院的小儿愈咳灵、市三医院的维生素E尿素软膏、市中医院的蝉贝合剂等,多年来,各家医院的自制制剂因价廉物美颇受百姓欢迎。尤其是那些像余女士家那样长期使用的人,如果单价稍微有所变动,常年下来的影响也是不小。
不过,我们经过询问核实,各家医院的自制制剂归在中药饮片的范畴内,不在这次的改革范围之内,所以价格保持不变。
另外,平常抽血用的一次性针具、注射用的注射器等我们俗称的医疗器械,就是我们会在收费票据中看到的材料费,改革后价格也不会发生变化。
无论进口药国产药,单种药品降价最高45元
4月1日以后,所有公立医院推行药品零差率,即取消药品15%的加成,这是否意味着所有的药品都降价15%?那些动辄上千元的进口药岂不是降价很厉害?
“当然不是这样的。”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说,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改革前,允许医院药品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价15%,但是不等于改革前医院销售的所有药都加了15%的价,特别是一些贵的进口药,加价更是有限制的,1万元的药不会加价1500元。
浙江省物价局医药价格管理处负责人一语道破天机:改革后,药品最高降价是45元。
原来,改革前,为鼓励各家医院用廉价药,对廉价药的加价有倾斜政策。比如10元以下的药品,允许加价30%,随着药品价格的上升,加价幅度也会越来越小,比如30至60元的药品,只允许加价10%。加价的上限是45元,即最贵的药加价不能超过45元,像一些进口药,加价同样不能超过45元。
化疗一个疗程,费用能降数百元
改革后,哪些手术涨了?哪些手术便宜了?记者也让多家医院负责人帮大家算了笔账,发现,痔疮手术涨了近300元、剖宫产手术涨了600多元、髋关节置换术涨了近900元,不过一些用药比较多的手术则下降明显(见表格二、三、四、五、六)。
比如长期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化疗治疗肺癌的李女士,感觉改革后化疗费用下降了不少,她患的是非小细胞肺癌,使用了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改革前后化疗上的药费就减少了765.06元。
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解释,作为肿瘤专科医院,他们的化疗科是用药大户,用药量占全院的3/5。经省肿瘤医院测算,药品零差率实施后,根据改革后的药物价格,药品费用将平均下降9%左右。对于像李女士这样主要治疗手段是靠药物的化疗病人来说,将会得到更多的实惠。根据测算,药品支出在化疗病人的整体支出中占比平均超过78.5%,其他医疗支出占21.5%。
调查
药品零差率了
医院和药店哪里配药更划算?
药品全部零差率了,是不是意味着到公立医院配药更划算呢?本报记者昨天也到某三甲医院和药店进行了体验比照。
记者首先到某三甲医院的挂号窗口,想挂方便门诊,结果收费窗口的工作人员说:“方便门诊取消了,你还是挂普内科好了。”记者花10元钱,挂到一个普内科的号子。
随后,记者来到普内科门诊,以自己感冒、腹胀不适为由,希望能开一点感冒药和促消化的药。接诊的医生在询问了记者的症状后,开了感冒药泰诺,但是促消化的药建议记者到消化科就诊后再开。拿着处方单,到收费窗口付费,20片的泰诺仅售14.65元。
泰诺在药店的销售价又是多少呢?记者到多家药店转了一圈,发现各家价格高低不等,贵的药店要20.6元,便宜的药店和医院零差率的售价差不多(见表格一)。
那么到底是药店配药便宜,还是公立医院划算呢?
业内人士解释,两者其实各有利弊。公立医院需要先挂10元的诊查费,而药店可以直接购买,如果需要的药品比较多,而且和药店的差价超过了10元,那么到公立医院配药更划算。不过如果仅仅为了配药,公立医院需要反复排队付费和等待,耗时比较多。同时,因为不少医院取消方便门诊,如果要配超出普通内科以外的药物,还需要再挂别的科室的普通号,又增加了时间和金钱。
省级、市级、社区医院
你会去哪里看病?
这次公立医院改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取消挂号费,全部改为诊查费,从社区医院、县市级医院到省级医院,全部都是10元;而且,所有药品实施零差率销售。这样的定价标准,会不会让更多的人涌向公立医院呢?
本报在微信“早报名医堂”上,开展了一次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调查,以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病为例,调查网友会选择到什么级别的医院就诊,结果50%的人选择到社区医院就诊,25%的人选择到省级医院就诊,很明显,省级医院的吸引力很大。
“我们也发现,改革后,我们医院的压力反而增大了,许多县级医院的患者都涌到我们市级医院来做手术了。”嘉兴某市级公立医院的负责人表示,分析原因,一些一类手术的费用没有上调,县级医院和市级医院的定价是一样的,许多基层患者觉得既然价格一样,还不如到市级医院来动手术,所以手术量不增反升。
不过,浙江省物价局医药价格管理处负责人表示,虽然诊查费都是10元,但内容却不一样。从县级医院到省级医院,这10元都叫诊查费,而社区医院的10元叫一般诊疗费。名字不同,包含的服务内容也不同。社区医院的一般诊疗费内容比诊查费多了许多内容,包括了输液费、注射费和皮试费等,而这些诊疗服务,以前都是单独收费的,大约要花7至8元的费用,所以,如果不是为了单纯的配药,到社区就诊支付的10元钱,比县级以上的医院的诊查费要划算。
记者也从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了解到,目前省政府正在积极制定一个各级医院分级诊疗的方案,在不同级别的医院就诊,报销比例将有所区别,鼓励患者将感冒发烧以及一些小手术放在基层医院解决,而疑难杂症放到大医院解决。
又是一年清明时,我们在缅怀逝者时,更应该关心失去老伴的父(母)。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但是又有几对夫妻能够一起老死呢?总有一个先走后走的问题。当一个老年人在生活中失去了另一半的时候,对他的打击犹如天塌地陷。生活中常常看到听到这样的情况,有不少老两口儿是一年内,甚至一月内、一天内相继去世的。
“丧偶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丧偶的头三年,更是健康的一道大‘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老年医学专家曾尔亢教授说,丧偶老人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健康高危人群。据美国一项对丧偶的老人长达6年的追踪观察,发现老人丧偶第一年的死亡率高达12%,第二年为7%,第三年为3%,而对照组分别只有1%、3%和2%。丧偶老人若能平静地度过头三年,其死亡率即趋同于一般老人。
丧偶后女性易忧伤男性易孤独
有位老人,老伴去世后,她天天到老伴墓地去,风雨无阻。她一定要待在她认为离老伴最近的地方,她有好多话要对他倾诉。这成了支撑她生命惟一的方式。
风烛残年的老人根本经不住这么折腾,精神上的打击加上过度疲劳,她很快就因急性胰腺炎等多种疾病住进了医院,老伴去世后不到两个月,她便撒手人寰。
曾尔亢说,丧偶对老人身心健康的严重损害,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前阶段的过度忧伤与后阶段的孤独无助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随着年增寿长,老年人知心好友日趋稀少,老伴是生活上最亲密、感情上最融洽的伴侣。一旦有谁先逝而去,另一个短期内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也不可避免:或终日痛哭流涕,不愿与已死的老伴分离;或呆若木鸡,不思茶食,一味唉声叹气;或悲情难遏,迁怒于人,怪罪自己。
“这样的忧伤如果持续过久,难免会积郁成疾。”曾尔亢说,有不少人虽然走出了失去老伴的伤心,但却陷入孤独无助造成的不健康生活方式“陷阱”。
美国学者一项研究结果发现,相比同龄而有配偶的老人来说,他们的健康状况要糟糕许多。原因主要在于,没有了老伴,就鲜有人提醒他们注意身体,做些有益健康的事情如运动等,也没有人提醒他们吃药,或者去做定期医疗保健。丧偶老人饮食随便应付,经常吸烟以及每天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者,大大高于有配偶或再婚老人。
女性易动感情,忧伤段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难以解脱。但她们生活自理能力强,一旦情绪平稳后,容易适应新生活。男性的感情不像女性那样脆弱,丧偶忧伤阶段的冲击力不大。但他们对只身一人的独立生活适应性差,常易因为孤独无助而造成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网友支招帮父母重寻生活乐趣
如何帮助失去老伴的父(母)尽快走出丧偶之痛,不少网友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网友“快乐跳跳虎”:我是在北京工作的湖北十堰人,妹妹也在北京工作。前年母亲去世后,我将父亲接到北京,可父亲离开了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每天闷闷不乐。我后来在朋友公司为父亲谋得了一个看门的工作,父亲乐此不疲,看到父亲久违的笑容,我们做子女的也放心了。
网友“飘渺晨风”:我在医院工作比较忙,原来妈妈要在家照顾生病的父亲。一年前父亲去世了,我将妈妈接到了武汉,她每天帮我们买菜做饭,还接送上幼儿园的儿子。妈妈每天都感到好充实。
网友“菠萝蜜”:父亲走后,妈妈去中山公园跳舞,又找了一个老伴。看到妈妈和新爸爸生活得幸福,我们做子女的也好欣慰。
带孙子最能冲淡悲伤
对于网友的这些心得体会,曾尔亢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说,子女后辈要主动给予老人更多的陪伴和关怀,减少老人的孤独无助感,可充分利用隔代辈分的影响力,祖孙间的交流更能冲淡悲伤的哀情。待老人情绪稍稳定后,可帮助老人改变一些家庭布局,意味着另一种崭新生活的开始。老人愿意的话也可接到子女家小住或到外面走一走,视野开阔了,悲伤的情绪也会随之减轻。若老人有再婚之念,做子女的应给予支持与帮助,使其余生之年重添乐趣。
“走出丧偶之痛,靠子女更靠自己。”曾尔亢建议老年朋友,平时和老伴聊天时也可以谈生老病死这些话题,对丧偶以后的生活有所筹划,在心理上得对此有所准备。这样,当事情发生时才不会惊慌失措,无法承受。老人要主动与同龄老人交往,多看看书、种花养鸟,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例如一起打牌、下棋、聊天等,渐渐排解、减弱悲伤情感。
丧偶后坚持力所能及的工作,可以让人走出失去老伴的痛苦。文学巨匠巴金,1972年失去爱妻后,一直未娶,2005年10月17日去世时,高达101岁。曾尔亢说,丹麦研究人员就发现,知识层次高、坚持工作的老人,较一般老人在丧偶后,患心脏病等疾病的比例要少一倍多。记者唐智峰 制图董超
吴先生上周三来电:我父亲今年67岁,患高血压、糖尿病近15年,去年10月份开始感到上腹部有烧灼感、疼痛。他以为自己得了胃病,5个月里做了3次胃镜,结果除了有轻度的胃溃疡外,并没有什么大问题。现在,我父亲上腹部烧灼感越来越重,面色苍白,全身无力,只要一走路或做事就感觉心慌胸闷,有时还有胸痛。我想找一家医院确诊父亲的病情,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记者将吴先生的父亲带到了长江航运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的主任医师谢刚接诊了他。
谢刚进一步询问病史,发现吴老先生患高血压、糖尿病多年,有抽烟、喝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给他开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第二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谢刚发现吴老先生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给心脏供血的三支大血管全都发生了粥样硬化,其中左侧最主要的一支冠状动脉已经完全闭塞。谢主任告诉吴老先生,他的那些症状不是胃病引起的,而是严重的心绞痛的表现。
这时,吴老先生才猛然惊醒了一样,他说:“难怪我常常感觉心里难受,像快要死去一样。”
谢主任转而对吴先生说:“你父亲的冠状动脉闭塞是慢性的,占全部冠状动脉的30%以上,如果不及时治疗,血管堵塞的情况将会越来越严重,手术难度也就越大。考虑到你父亲的实际病况,我们将采用 ‘逆向介入治疗’,并经球囊扩张逐一放入两枚支架打开闭塞的血管,血管打通后你父亲的病情会得到较大缓解。”
谢刚进而向父子俩解释,放入心脏支架的病人要服用18个月的波立维,同时还要注意控制体重、血压和血糖,并定期复查肝脏功能等。父子俩决定先回去再与其他家人商量一下,过几天再来住院治疗。
谢刚介绍,春夏之交正是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的高发季节,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特别要警惕,心绞痛不一定痛在心上。由于心绞痛与胃痛的疼痛发生部位相近,表现都有上腹部不适、压迫感或灼烧感,常有中老年人误把心脏病当胃病做胃镜检查或服药治疗。这不仅可能耽误最佳治疗时机,而且很危险。
要辨别胃痛和心绞痛有一个方法,就是弄清疼痛发生的时机和持续的时间。一般胃病引起的疼痛往往发生在空腹或饭后,与进食有关,多持续半小时以上或数天不缓解;而心脏病引起的疼痛一般与运动、劳累、情绪变化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总是发生在半夜或凌晨,持续数分钟或十余分钟,经休息或用药可缓解。
本期陪诊/记者涂亮秀
背景
国人向来最忌讳谈论“死亡”,就连“死”这个字,连带着与死谐音的所有符号,人们都尽可能回避。
但也有人从不回避,他们认为有尊严地死,是一种生命的权利。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女儿、医生罗点点因为看过太多经历“临终抢救”患者的痛苦与窘迫,创建了公益网站“选择与尊严”,鼓励人们在网站上签署“不过度医疗”生前预嘱,说明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自己需要或不需要哪种医疗护理的指示文件,以实现有尊严的死亡。2011年6月,中国首个民间生前预嘱文本出现,推广尊严死亡。
提起尊严死,人们很容易想到安乐死。但两者截然不同,罗点点说,安乐死是在医生帮助下的一种自杀方式,尊严死不提前结束生命,而是在尊重个人意愿前提下,不延长自然的生命。截止昨天,“选择与尊严”网站点击率95万人次,填写生前预嘱者达13790人。罗点点说,这些资料将永久保存在“选择与尊严”网站中,“如果你的想法变了,随时可修改和撤销。”
目前,“生前预嘱”的概念在我国并无法律明确支持或禁止,虽然北京已成立了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但仍处民间推广阶段,这个既陌生、厚重又前沿的理念正在走进人们视野。
调查
“生前预嘱”
60后认同度最高
“生前预嘱”告诉人们,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对自己的死亡方式做出选择。然而它能否被大众接受?本报记者随机调查显示,有近四成被调查者认同以“生前预嘱”的方式选择尊严死,其中60年代的人认同度最高,占29.8%。
网友“xhh”表示,由于是医务人员,看了太多无意义的生命一年两年甚至很多年地延续在病床上,上插鼻饲管下插导尿管,个体毫无感觉,家属只在入院出院时出现;“上太行山”认为生前预嘱可以帮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特别是死亡观,人人都必死无疑,但有几个人能客观坦然地接受呢?“暮成雪”也表示,虽然自己目前健康,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必然要直面的,生命是宝贵的,前提是必须有尊严的,若是需要用钱财和痛苦去换得临终生不如死的苟活,我情愿尽早放弃。
故事
只要母亲没有痛苦平静离去就好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董医生两年前曾遇到一位让她印象深刻的患者。她是位慈祥的老太太,确诊癌症晚期,医生跟陪诊的儿子交代病情后,儿子并没有向母亲隐瞒,而是选择尊重,因为他“希望母亲不要抱着遗憾走”。
老太太得知后,既悲伤,却又那么坦然。董医生本以为他们会选择用激进的治疗方案,尽力一搏。事实上不然,老太太既不愿意强烈的化疗,也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姑息化疗。在那段时间,儿子的照顾无微不至,一日三餐做饭送来,用小本将几点吃药、小便及尿量、病人不适记得一清二楚,为母亲抹身、倒便盆、剪指甲,专业护工也没他熟练。每次查房,他说的并不是“医生,你一定要治好我母亲”,而是“请你尽量减轻我母亲的痛苦”。
然而经过半年治疗,病情还是失控了,老太太见了几个重要的亲人后,很平静地告诉医生:“不要做抢救治疗,让我安静地去吧,我希望无痛苦地度过人生最后时刻。”
当那一刻最终来临,儿子被问及是否做气管插管、胸外按压、转ICU等抢救措施时,他的眼睛红了,说:“不……不要再增加她的痛苦了。”老太太平静地离去了,她面带微笑,走得那么安详。
妈妈欲“生前预嘱”碰软钉子
在宁养院里,几乎所有绝症病人都或多或少地做生前预嘱,只不过是口头的,没有上网填写。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宁养院医生吴新说,这里病人们预嘱的内容很多,不仅限于“最后选择哪种救治方式”。
53岁的邱女士患的是晚期宫颈癌,她有一个未成年的女儿。在最后的日子里,邱女士迫切地想与女儿谈一谈,女性在成长中的各种注意事项。但每当她鼓起勇气,刚起了个头,女儿要么借故走开,要么沉默不语,话题难以为继。吴新得知后,想为她们制作一本时光相册,用母女俩互动的照片,配上邱女士想说的话,留给女儿慢慢看。但邱女士的丈夫得知此事后,反应却很激烈,认为医生“直奔主题、太过直接”,邱女士也退缩了,一时间不再愿意接宁养院的电话。
吴新说,相对于绝症病人,家属反而更无法接受“生前预嘱”,逃避是最常见的态度。粗略估算,一半以上的家属,没有完整地与病人谈论过死亡。
说法
“预嘱”是社会进步但应法律先行
人的一生中,约70%的医疗费是用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而面对一个病情危重、不可逆转的患者,管子应不应该拔?这个问题常使医生和病人家属陷入两难境地。中华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晋说,“从节约医疗卫生资源的角度看,很有必要推广‘生前预嘱’,它既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家属的经济负担。”对此,本地医生、伦理学家及律师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武汉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主任卢宏达:谈到生与死时慨叹,很多人认为医生见多了生死,因此冷漠。其实,每个医生心底,都有被触动过的生死故事。作为医生,不可能给病人100%生的许诺,但在病人弥留之际提供更多心理支持,让他们走得更安详,或许是能做到的。
湖北省社会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胡继春教授:死亡是人及生物生命的停止,是人生旅途中不可避免、不可逆转的生物学现象。但死亡又不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生命不息治疗不止”的孝观念和经济条件等各种因素博弈与平衡后的结果。“尊严死”关键在于谁来评判和执行,最主要的是如何法律化,减少不必要的抢救,让精神与肉体不再受双重折磨。
湖北尊而光律师事务所程芳律师:“生前预嘱”是人们在健康或者意识清楚时签署的,如果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签署该文件时意思表示真实,那么该行为就应具有法律效力。但“生前预嘱”执行起来的法律难点在于效力的确定、效力确定后的后续法律责任。即医生根据病人的生前预嘱不使用或停止使用生命支持系统,对病人的死亡是否负有法律责任;病人订立“生前预嘱”,授权医生不使用或停止使用生命支持系统而死亡,是否属于自杀,是否影响家属领取保险赔偿?目前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
链接
■1976年,美国加州通过了《自然死亡法案》,允许临终病人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放弃使用生命支持系统,美国已有超过35个州通过了“自然死亡法”。
■2000年,中国台湾地区通过了安宁缓和医疗条例。当一个病人在临床上被判定进入生命末期后,如果本人同意,就会进入“安宁缓和疗护”模式,此时医疗目的不再是治愈疾病,而是让病人尽量没有疼痛。
■2009年,韩国正式实施国内首例被法律肯定的“尊严死”。记者祁燕 余乐 通讯员向楠楠 高翔 制图陶刚
周璐说起儿子泪流满面。 记者胡伟鸣 实习生沈雨果 摄
7岁的孩子陈孝天因恶性脑瘤生命垂危,妈妈周璐也正受着尿毒症的折磨。孩子的奶奶陆元秀向儿媳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提议:等孩子走后,把他的肾脏捐给你!
经过一个多月的挣扎、犹豫,5天前,妈妈终于忍痛点头,全家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字,同意在天天身故后捐献他的器官,让生命延续。昨天,武汉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处主任骆刚强说,天天身故后将肾脏捐献给妈妈符合规定,如果捐献成功,他将成为我省第一例身故后将器官捐给亲人的捐献者,同时他的器官还可能救助另外两位患者。
昨天,周璐泪水不断滚落,她说,眼看孩子救不活,万念俱灰,但在家人的劝说下,她接受了这一建议,“未来,我只能努力保重身体,带着儿子的肾好好活下去。”
孩子患脑瘤治疗一年后又复发
2006年12月出生的天天,聪明伶俐,招人喜爱。2012年5月9日,奶奶陆元秀带着5岁多的天天外出时,发现孩子走路总往前倾,便带着他到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天天的脑部长了肿瘤,必须马上手术。这个结果让奶奶嚎啕大哭。
一家人带着天天在武汉同济医院做了手术,并完成了化疗。好景不长,2013年9月19日,天天的病复发了,出现呕吐症状,并且越来越剧烈。今年元旦过后,因脑瘤压迫视神经天天已双目失明,2月11日他只能完全瘫在床上,不能动弹。
奶奶提出捐出孙子器官救儿媳
天天两度病倒,妈妈周璐的天也塌了。34岁的周璐也是一个病人,在2011年11月,也就是天天得病前半年,她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必须靠透析维持生命。天天脑瘤再次复发,周璐也忍着病痛,在透析间隙照顾他,每晚几乎都无法躺下入睡,身体也日益虚弱。
2月11日,天天再度入院抢救。陆元秀看着憔悴的儿媳说:“孩子可能救不活了,等他走了,把他的肾移植给你吧。”
周璐吃了一惊,婆媳关系亲如母女,婆婆一直疼惜自己,知道可以通过肾脏移植来治病。但天天是婆婆从小带大的孙子,疼爱得不得了,这如何舍得?
周璐当场表示反对,“不要说这个,孩子一定救得活。”可陆元秀还是不忍看着儿媳受苦,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医生,希望为母子俩进行配型。
一个多月艰难抉择含泪同意
今年3月27日,天天转入161医院神经外科治疗,该科主任程新富称,天天入院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到整个大脑,已经不能再继续做手术了。6天来,天天处于一时昏迷一时清醒状态,而且昏迷的时间越来越长,情况一天比一天差。现在医生24小时监护天天的生命体征,并注射静脉营养针维持他的基本身体需求。
同时,周璐的透析情况也越糟。昨天,周璐哭着说,她担心天天疼,担心天天受苦,不愿天天死后还要挨刀。
作为婆婆和奶奶,陆元秀承受着双重的折磨,但看着孩子一天天虚弱,也得知孙子没办法治好,她坚定了劝说儿媳的决心。她通过医院联系上武汉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中心,请来工作人员一起做儿媳的工作。
一开始,周璐避而不见。后来,红会工作人员告诉陆元秀,不少像天天这么大的孩子,正苦苦等待着器官救命。陆元秀把这件事跟儿媳说后,周璐就哭了,她动摇了,“天天不仅能救我,还能救其他的孩子。”
3月28日,周璐终于点头同意,陆元秀、周璐和天天的爸爸三人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字,同意天天身故后捐出器官。
释疑
小天天的器官移植给妈妈能用吗?
7岁孩子的肾脏能移植给妈妈吗?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陈知水介绍,7岁孩子的器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移植给成人,而且,肾脏移植到成人体内后,会根据身体的需要继续生长,确保正常功能。
不过,移植的前提条件是,受体的体重必须偏轻,移植入身体的孩子肾脏可以确保功能。周璐的体重不足90斤,孩子的肾脏可以帮助妈妈维持身体机能。
天天的另外一颗肾如果需要移植,同样遵循这样的原则,如果没有合适的儿童受体,理论上可选择一个轻体重的女性成人患者。记者肖娟 伍伟
通讯员蔡敏 王斌 邓国欢 陈校林
24岁的翁某曾因肾衰竭移植了母亲的一颗肾,如今植入肾脏又衰竭,他的父亲要求再把自己的一颗肾移植给儿子。昨天上午,同济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此作出否决,判定不能为翁某移植父亲的肾脏。(4月1日《武汉晚报》)
父母接力“割肾”救子,却遭到医院拒绝,这样的情节很容易让人同情病患,并觉得医学、法律冰冷无情。很多人不自觉地就把生命与规则分开放到天平的两边,认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加重要才对。
但我们不该忽视了,医学伦理委员会做出否决的决定,除了法律因素之外,更是在以专业的态度在为生命负责任。尽管《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中规定,委员会中从事人体器官移植的医学专家不超过委员人数的1/4,但就这一案例来看,包括法律工作者、社区干部等非专业人员都不赞成父亲接续捐肾,认为再次手术成功率低,得不偿失。这就表明在医学专业角度上,普通人都能依据现实情况作出“最好不要强行进行”的判断;那么对医生和医院而言,权衡哪种方案对翁某的生命健康更为有利,不是更值得托付吗?
2007年,广州发生了一件引人注目的“换肾”新闻,有两个人都是尿毒症患者,刚好两家人里的肾源提供者与对方相匹配,于是他们就提出“交叉换肾”的请求。不料当地医院否决了,理由是非亲属捐献,“在法律上是真空”,而非出于医学上的顾虑。可是同年,武汉市就已实现了多例交叉捐肾。
后面这件事当时极具争议,但个中障碍逐渐随着制度的探索与成熟,如今已慢慢被软化。所以现在看来,情法冲突并不是绝对不能解开的,专业风险评估才是关键中的关键。而医学的冰冷与温暖,也在此刻才会显得决然两端,需要我们充分信任。
30岁的胡女士顺产一个6岁的女儿后,如今,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她又怀孕36周了,只是危险的是,怀孕这么长时间,她一次产检也没有做,昨日凌晨,她突发高血压,高压达到200,情况很凶险,幸亏经医生及时抢救,母女平安。
昨日,在常州妇幼保健院,该院妇产科主任袁珮介绍说,胡女士的第一个孩子是顺产,孩子已经6岁了,去年,她听说第二胎放开后,就和丈夫计划生个马宝宝,由于第一个孩子是顺产,她怀第二个孩子也没有注意什么,从怀孕到现在36周,她一次孕检也没有做。而昨日凌晨事发时,她一个人在家里,由于高血压,她抽搐了三次,经家人送到医院后,她的高压达到200,低压达到120,人也命悬一线。值班医生赶紧做出决定,提前对其进行剖腹产,孩子早产,只有4斤多重,而胡女士本人则被转至重症监护室继续抢救,经过抢救,她的血压降到了160/110,平稳了不少。袁珮说,胡女士是第二个孩子的母亲,她这次大意了一点,曾经在怀孕6个月的时候,她的高血压症状发生过一次,当时没有什么危险,他们也就没在意,没想到这次高血压发起来这么危险。幸亏抢救及时,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同时,袁珮提醒说,随着第二胎政策的放开,不少已经准备怀孕的女士年龄都偏高,准备生孩子之前一定要及时做好准备。同时,不论是第一胎还是第二胎,准备工作都要做充分,孕前准备必须要经过必要的检查,准备怀孕的妈妈要听从医生对血压、糖尿病以及其他疾病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而且准备怀孕之前的前三个月要服叶酸,男性则要戒烟酒。另外,已经怀孕的女士则要定期孕检,特别是第一胎是剖腹产的女士更要经常孕检,看看第二个孩子的受孕卵着床位置,如果它还在原来的疤痕位置上的话就很危险。孕检之后,医生可以给详细的计划,减少胎儿胎死腹中以及大人发生危险的几率。
据悉,目前,前来妇幼保健院咨询的女士有5位,年龄分别是36岁2名,30岁1名,23岁一名,40岁一名。
(李凯 战斗)
乐乐手掌上被老师扎的针眼清晰可见
两岁男童乐乐(化名)在幼儿园待了两天,情绪就变得反常,晚上睡觉多次惊醒。家长询问得知,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用大头针扎过。而幼儿园及涉事老师则称,这是安全课的体验教学方式,孩子知道被大头针扎的疼痛后,就会远离这些危险品。昨日上午,乐乐的父母到该幼儿园给乐乐办理了退学手续,并获赔2900元精神补偿。
孩子表现异常 一问才知被老师用大头针扎手
市民张女士两岁的儿子乐乐(化名)在朝阳路摇篮艺术幼儿园上学。3月31日晚上,张女士发现乐乐和平时有些不太一样。“平时在家里很安静,那天晚上特别闹腾,问他怎么回事他也不愿意说。”张女士说,乐乐是3月28日才送到这所幼儿园上学的,除去双休两天休息,一共才上了两天学。
刚开始,张女士以为乐乐才上幼儿园不适应环境,以致情绪变得异常,所以并未特别在意。可过了一会儿,张女士发现乐乐居然将大便拉在裤子里。张女士说:“以前从来没这样过,乐乐要上厕所都会主动叫爸爸妈妈。”
“除了大便,乐乐小便也随意解在裤子里。”张女士说,乐乐的这些异常举动让她担心不已,她便和乐乐沟通。“起初他什么都不肯说,一个劲地闹,情绪特别激动。”后来她发现乐乐一直不愿将右手打开,便问他手怎么了,乐乐说手掌被老师扎了。
“打开乐乐的手掌,掌心有一个小黑点。我问他疼不疼,他哭着说疼。”张女士说,她拿了一支中性笔和针线放在乐乐面前,“我问乐乐,老师用什么东西扎的他,他选的是针线。”张女士说。
张女士说,乐乐那天晚上在睡梦中惊醒了五六次,她和丈夫则担心得一宿没睡。昨天上午,张女士和丈夫郭先生一起来到朝阳路摇篮艺术幼儿园,要求给乐乐办理退学,并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
园方承认安全教育失当 涉事老师补偿2900元
昨天11时许,接到张女士反映的情况,记者赶到位于朝阳路的摇篮艺术幼儿园。
在幼儿园门口,张女士让记者看了乐乐的手掌,并指着一个黑点说:“这就是被扎后留下的。”随后,在该幼儿园一间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园长张老师和乐乐的父亲郭先生,涉事老师不在现场。
张老师向记者证实了幼儿园有老师用大头针扎孩子的事。据张老师介绍,涉事女老师姓王,今年24岁,已有5年幼教经历,在摇篮艺术幼儿园工作了2年。张老师称,王老师在外筹集补偿款,不在幼儿园。
张老师告诉记者,3月31日下午,王老师给托班的小朋友上安全课,让学生远离一些生活中的危险品,但在教学方式上犯了低级错误,“拿学生当试验品,用大头针扎学生的手掌肯定是不对的。当时没发现王老师这样的举动,不然肯定会制止的。”张老师说。
记者向张老师询问大头针实物样本,张老师指了指办公室宣传栏上的大头针。经张老师同意,记者索要了一根,并用拇指摸了摸针尖,针头十分锐利。
张老师表示,经协商,幼儿园已同意给乐乐办理退学,返还学费2900元,并补偿2900元精神损失费。而对王老师的处理,张老师称需要和幼儿园总经理协商,不便透露。
据介绍,2900元精神损失费将由王老师个人承担。
记者对话涉事老师 “并非恶意扎孩子”
昨天11时30分许,涉事的王老师带着2900元钱回到幼儿园办公室。记者就大头针扎学生手掌的事,对她进行了面对面采访。
记者:你当时为什么要用大头针去扎小孩子?
王老师:我不是恶意地去扎他。当天下午在给学生上安全课,主题是危险东西不能碰,教孩子远离一些危险品。讲到针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有切身感受,知道疼了就不敢靠近,就扎了两名学生的手掌。
记者:这两名学生是自愿尝试,还是你选出来的?
王老师:是我就近挑选出来的。当时,我离乐乐和另一名学生比较近,就选了他们两个,并不是有意针对郭先生的孩子。
记者:这些孩子不是自愿让你扎手,你扎的时候,他们的手有躲闪吗?
王老师:有,他们有躲闪。
记者:他们有躲闪,你为什么还要扎他们?
王老师(沉默了15秒左右):我当时脑子比较糊,没想那么多,只是想轻轻地试一试。
记者:小孩当时哭了没?
王老师:当时没太注意。
记者:扎的时候,小孩手上有出血吗?
王老师:我当时只是轻轻地扎了一下,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
王老师说着哭了起来。十堰晚报
@楚天金报:上海婚介协会举办首场“父母相亲会”,女方家长1200多位,男方家长近400位,报名异常火爆!因场地限制,主办方只安排男女各200位家长参加。其中一位爸爸称:“我儿子87年的,复旦大学本科……希望女方家庭资产500万以上……”
七嘴八舌——
相亲成了“实在的交易”
有那么一点点蓝:人家毕竟诚实,总比什么都说不要求,结果婚后或者恋爱时期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好。
Dictator_Caesar:卖儿卖女交易博览会。
MY_Yang_QY:明码实价,实在。
记者追访——
门当户对就幸福?
昨日,本报官方微博转发此条微博,立刻引来网友热议。八成网友直呼太现实,网友“萝莉控的小晶”回复:“这是找媳妇还是找银行啊?”更多的网友则调侃:“你爸妈这么屌,你知道吗?”
对此,记者采访多名单身人士,绝大多数人表示有过被父母亲安排相亲的经历。任职于徐东一家杂志社的王女士,现年29岁,目前单身。对于上海爸爸的“豪言壮语”,她表示学历再好,人品不好是没用的。
不过,在光谷软件园一公司上班的李先生则认为该名父亲的要求很合理,“婚姻本来就是门当户对,凭什么都是女方要求男方有银子,男方也可以同样这样要求女方,这才叫男女平等”。
专家说法——
父母不应干涉婚恋自由
为什么会出现“父母相亲会”呢?武汉婚恋咨询专家贾洪武解释,80后、90后读书时忙于学业,毕业后为工作奔波,巨大的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导致了情感方面的缺失,所以大龄未婚青年的数量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父母“代劳”相亲。
贾洪武表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中,老师和父母对于情感教育不够,子女无法成熟、独立地处理自己的情感和婚姻问题。
对于“希望女方资产500万以上”的条件,贾洪武表示这只是该名父亲自己的标准,并不能等同于其儿子的择偶条件,他建议该名父亲尊重儿子自己的选择,不干涉婚恋自由。
(楚天金报 记者邹媛)
小将田志希引发新一轮关于“海外兵团”的讨论。
“每次看到太极标志(韩国国旗)都会心情激动万分。我是代表韩国参赛的韩国人,在亚运会上我要打败我在中国青年队时的队友们。”说这句话的,是前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田志希,她在2011年通过了归化考试,拿到了韩国国籍。今年的仁川亚运会,她将代表韩国队参赛,并下决心要战胜中国运动员。近日,韩国《中央日报》对田志希做了一篇专访,将中国乒乓球的“海外兵团”重新拉回到人们的视线中。众所周知,归化日本的小山智丽在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上夺得金牌,今年在韩国仁川,田志希难道会复制小山智丽在“本土”的神奇?
A 为求发展 乒乓小将远走韩国
北京时间3月31日消息,韩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中央日报》近日以“血是中国,心向着韩国,改了国籍的田志希,是明日的乒球王”为题,专访了田志希。
田志希受当小学乒乓球教练的父亲影响,7岁开始打乒乓球,一度师从中国乒乓球著名教练尹霄。她曾是中国乒乓球的一只潜力股:在2007年于韩国江原道平昌召开的亚洲青年锦标赛中,14岁的她夺得了女子单打比赛的第二名,2008年加入了鲁能俱乐部。“小田的反手是她的独门秘笈,回球时不仅有速度,还能加上强力旋转,是个不错的苗子。”一位前国家乒乓球青年队教练员这样介绍田志希。但是,当时登记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已经涨至3000万人,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进入成年代表队,对于田志希来说并非易事。想在乒坛有更大作为的田志希必须思变。就在那个时候,现任韩国乒乓球队教练的金炯锡(音译)向她伸出了援手。当时为了增强韩国乒乓球的力量,正四处招兵买马的金炯锡看中田志希。金炯锡说:“田志希比其他人都有着更强烈的想提升自己实力的信念。因为有这种信念,我非常有信心培养她。”于是,田志希决定远赴韩国打球。
2011年,田志希成为父亲的朝鲜族朋友的养女,通过了归化考试,拿到了韩国国籍。对于长年来都把心思花在训练上的田志希来说,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学习韩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2008年刚来韩国时因为不懂韩语而吃了不少苦头。即便是这样,她还是拼尽了全力,跟着所属球队的前辈学习,有时间就会看韩剧提高会话能力。现在的她“已经能与任何人自由地说着流畅的韩文”。
B 进步明显 欲在亚运阻击中国
作为一名乒乓球选手,田志希来到韩国之后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把自己拿手的反手攻击和韩国型的打法结合起来,实力更加提升。她在2011年、2013年的韩国全国体育大会、2012年的单项锦标赛中均获得了单打冠军。继在2011年的摩洛哥公开赛上拿到女单冠军后,田志希在2月16日开幕的科威特公开赛中,与石贺净合作拿到了亚军。在国际乒联公布的最新一期的世界排名中,田志希升至第17位。聊起加入韩国国籍的初衷,田志希说:“(选择加入韩国国籍)就光是想令自己的乒乓球实力能有更大的提升。为此没有太深入地去烦恼过。即便是在不同的环境,也希望自己的实力可以堂堂正正地得到认可。”
根据国际乒联的规定,改变国籍的选手在七年内不能参加世乒赛,但亚运会没有这样的限制。所以今年9月的仁川亚运会,将是22岁的田志希首次为韩国出征。田志希在《中央日报》的专访中表示:“和中国的乒球环境不同,在韩国,教练和同伴经常会鼓励‘你一定可以的’、‘加油’,听到这些话也觉得力量倍增。这让我感觉到‘自己的身边总是会有人在支持着’,心也变得更加强大”。谈到亚运会,田志希毫不掩饰自己的希望:“如果不能来韩国的话,就打不了乒乓球了。目前排名世界第四的陈梦和第五的朱雨玲都是我在中国青年队时的队友,我作为韩国队员、韩国人希望我可以与她们一较高下,并且战胜她们。”
C 教练评价 实力仅够国家二队
田志希的水平究竟如何?是否会对中国的亚运之旅产生很大的阻力?这个问题,她曾经的教练应该最有发言权。“田志希曾入选过国家二队,但是后来因为膝伤严重,跟不上国家二队的训练进度,所以回到鲁能俱乐部治伤。” 前国乒男队主帅尹霄说,“田志希还是很刻苦的队员,但是用教练的话说,她整体的球感、手上感觉差了一些。”
而据尹霄介绍,在国家二队训练的两年,由于国乒竞争激烈,田志希的水平一直为中等偏下水平。而在2011年后前往韩国后,田志希也曾回国打甲A联赛,尹霄也一直关注田志希的表现,而据他观察,田志希在代表韩国参加比赛后,打世界比赛的机会变多,球技也增长了不少,但总体水平仍旧处于“国家二队中等偏上”水平,与国乒顶尖运动员仍有差距。田志希曾和国乒女队目前的主力陈梦同在鲁能乒校练球,而目前陈梦已经确定入选世乒赛团体赛中国队5人名单。“田志希和陈梦打的话,还是有差距,想赢的话还是很困难,俩人二八开(田志希二成胜算,陈梦八成胜算)吧。”尹霄这样说道。
一名前国家女子乒乓球青年队队员说:“我和田志希曾交手过,她的接发球是她的软肋。当然不知道她这几年是否有所改善,不过一直在韩国国内比赛,她的大赛经验还有待考验。”
D 寻求机会 海外兵团愈发壮大
归化球员,在体育的世界里一直是争议话题。尤其作为“国球”,中国在该项目上始终都处于垄断地位,很多国家甚至都完全不开展乒乓球运动。在国内,很多从小练球、天赋极佳的小球员们,却因为目前登记在案的3000万乒乓球人口的竞争,也纷纷放弃梦想,正因如此,“海外兵团”才逐渐壮大。
细数漂泊他乡的“海外兵团”,除却像老一辈的小山智丽因为和国家队的矛盾而入籍日本以外,冯天薇、唐娜、韩阳这些在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稳坐球队一号主力的前中国队员,基本都是为了能取得更好更多的机会,被迫远走他乡,改变国籍。更令人无奈的是,当在乒乓球台上与曾经的中国队友交手时,被顶着“卖国贼”帽子的他们,却还是毅然决然地继续着比赛。
对于“海外兵团”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国乒乓球的实力过于强大,因此“海外兵团”的壮大,对于乒乓球在全世界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纵使国际乒协从赛制到用球一直在改变,也无法阻挡中国乒乓雄厚的实力。不过作为球员而言,更多的是寻找一次机会。就好像现中国香港队球员帖雅娜所说:“我们出来打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更多的比赛机会。”这番话,也道出了许多“海外兵团”球员的心声。 本报综合
小华今年刚满20岁,从小酷爱吃炸鸡,每周都会去吃好几次洋快餐。如今一米七几的个头,体重已近200斤,然而除了肥胖之外,更令小华有苦难言的是,自从进入了青春期后,随着体重一起增长的还有乳房。明明是一个男孩子,乳房比身边很多年纪差不多的女孩都“丰满”,这让小华充满了深深的自卑感,人也变得内向、孤僻起来,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什么怪病。
近期,小华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向黄洪副主任医师道出了自己心底的苦恼。经过仔细的问诊和一系列相关检查,小华被确诊为轻度乳腺增生。黄洪副主任医师介绍,小华由于肥胖和长期大量食用炸鸡等含激素的食品导致内分泌紊乱,体内雌性激素水平偏高,伴随着青春期身体发育,乳房也同步长大。这并不是什么怪病,也不必过分惊慌,只需要戒掉含有激素的食物,通过健康饮食配合运动控制体重,一般能够自行恢复。
黄洪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实际上,在青春发育期,约有40%~70%的男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乳房发育,常常表现为乳房内结节伴局部疼痛、压痛。发现乳房的变化后,应及时到医生处就诊,不要觉得难为情。青春期的男子乳房发育,大多数于1~2年内可自行消退,因此,不必形成思想负担,只要积极治疗,精神上放松,定会在不久后恢复。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王娟 记者 于丹丹)
中新网杭州4月2日电 (见习记者 谢盼盼)辣椒水、警棍……如今在浙江杭州千年古刹灵隐寺内,还多了随带携带“武器”的保安人员。2日,记者从灵隐寺获悉,一向香火鼎盛的灵隐寺在寺内成立了全国寺院首支反恐防护小组,共有45名队员组成。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约一千七百年的历史,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地处杭州西湖以西灵隐山麓,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
“法师白天念佛、晚上训练,”说起防护小组,杭州灵隐寺觉恒法师如此介绍参与反恐防护小组的法师的生活。据其介绍,灵隐寺反恐防护小组成立于4月1日,目前有45名组员,由灵隐寺20名法师、25名保安组成。
觉恒说,组建这支维护寺院安全的力量,缘起于“301”昆明火车站严重恐怖暴力事件。“灵隐寺每天差不多要接待一万名游客和信众,成立这个小组,可以加强寺院面对突发恐怖事件的防范意识,确保游客和信众人身安全。”
据了解,3月1日晚,10余名统一着装的暴徒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砍杀无辜群众,造成百余人伤亡,该事件也引起灵隐寺负责人的重视。
法师们若想成为小组的成员绝非易事,觉恒说,只有年龄在20岁以上,40岁以下,精力充沛,反应速度快,身手敏捷的人才能成为反恐防护小组成员。他还透露,目前在成员中,还不乏从军队退伍的军人。
为了配合小组的需要,觉恒说,如今在灵隐寺寺内还有几个专门存放盾牌、防爆叉和警棍的地方,灵隐寺的25名保安还将随身携带辣椒水和警棍等“武器”,以防突发事件。
据悉,灵隐寺成立这样的队伍在全国还尚属首次。(完)
挂满卡通内裤的男生宿舍走廊
昨天早上7点,福建农林大学文法学院2011级法学专业的男同学们,起床后准备去吃早饭,睡眼惺忪地打开门,顿时震惊了。叮当猫、小红花、闷骚黄……让人羞涩又有爱的卡通内裤,齐刷刷地挂在宿舍走廊上。
“一直预感愚人节11法学那帮‘疯女人’会有不寻常的动作。今天这帮可爱古怪的女生竟然想出这么露骨的idea。”网友“@郑则锋”感叹。
法学专业的黄同学说,每年愚人节前后,班上女生都会挑一天作为男生节给男生准备礼物,但是今年的愚人节礼物却是最特别的。“几十个大男生像逛超市一样选自己喜欢的内裤”,黄同学说,让所有男生惊讶的是,女生们买的内裤尺寸竟然都很合身,“质量杠杠滴”。
“当然了,这可是我们筹备了一礼拜的成果”,昨天上午6点多,女生们说服通情达理的舍管,趁男生还在睡梦中,潜伏到他们窗外,悄悄布置起来。参与策划的周同学说,女生们之所以在愚人节不“捉弄”男生,反而费尽心思琢磨“惊喜”,是为了回馈男生们三年多来的无私奉献。
“收裤和so cool同音,这其实是女生对男生的赞美”,周同学说,从大一到现在搬过三次宿舍,38个男生都积极帮女生搬行李和重物,除了出力,男生们还细心地帮女生过各种节日,“这群男孩给我们的青春带来很多快乐,或许有一天他们会成为别人的男人,但永远是我们心中最cool的男生”。(海峡都市报记者 张颖珍 翁海霞)
近日,一名女学生在遵义县一诊所看病时,因被男医生拍摄不雅照,愤然向警方举报。4月1日,警方通过调查后确认,该名医生曾多次以检查身体为由,猥亵女性患者。
最先报案的是当地一学校的一名女生。据她说,因脚上长了“鸡眼”,3月27日,她到谭某开设的诊所去医治。期间,谭某询问了一些生理问题后,将其带进内间,让她脱掉衣服和裤子,称“做个妇科检查”,并进行拍照。后因她强烈反对,加之外面有人叫看病,谭某才删除照片并让她离开。
离开诊所后,该名学生向同学讲述看病经过。不想,另一女同学也有此遭遇。两人对谭某的行为产生怀疑,在犹豫数天后,30日,她们相约向警方报案。
据了解,遵义县警方正对该案进行调查时,一名妇女也报警称,其因手上皮肤病去就诊时,谭某也要求她脱掉衣裤检查,并抚摸胸部和下身。
3月31日晚,谭某被警方传唤,承认从2013年下半年以来,曾多次趁没其他人在场时,以看病和检查身体为由,询问与治疗无关的女性患者的生理问题,并在检查过程中,趁机抚摸患者胸部、下体。
“我是为了满足心理需要。”谭某说,这种行为主要针对年轻漂亮的女患者。但对于拍摄女患者不雅照的动机,他尚未供述。
据了解,因涉嫌猥亵妇女,谭某昨日被遵义县警方刑事拘留。(罗光富 本报记者 黄黔华)
中新网宜昌4月2日电 (李万强 但军)湖北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4月2日消息,当地一名男子为求刺激,竟将1米多长、约4毫米粗的一根跳绳用的塑料软绳,从尿道插入膀胱,最后被急送到医院,手术开刀取出。
据宜昌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董自强介绍,这名荒唐的男子40多岁,在家将塑料软绳从尿道插入,没想到,绳子在尿道内多重盘曲打结后无法拔出。更为严重的是,男子不久后出现尿痛、排尿困难症状,由于尿液难以排出,尿液集聚使膀胱胀痛,男子慌了神,无论怎么拉拽,绳子就是不出来,遂急忙到医院求助。
医师接诊后,立即为该男子进行尿道镜检及拍片,发现绳子大部分进入了膀胱,在尿道最狭窄处打了4个结,绕成一团,死死卡住,尿道外口仅剩10厘米的绳子残端。
绳子卡住后加上尿道粘膜水肿,更加难以取出,若强行拉扯会造成尿道损伤,导致尿道出血、感染甚至尿道狭窄等严重后果。考虑患者病情,医生决定手术治疗。最后,“肇事”绳子被成功取出。经测量,绳子长1.1米,已经扭曲得像麻花。
医生提醒,异物进入膀胱会带来尿痛、血尿、下腹疼痛甚至排尿困难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膀胱溃疡、穿孔等后果。如若出现特殊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切忌自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