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刚有同事生了宝宝,她常常找机会来问跑医疗线的记者,关于婴儿喂养的问题,比如新生儿要不要喂黄连水?吃鹅蛋可以去胎毒?宝宝也要喝水避免上火……
“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谣言,总是隔段时间就出来折腾一次,无论是医生还是媒体,都还是有必要不厌其烦地把科学道理讲讲透,避免更多的人被谣言所忽悠,因为现在提倡的是科学育儿。”市一医院儿童保健科朱云霞副主任医师说。
想要了解科学育儿的主要原则,读者也可以自己上网搜查下载国家卫生计生委2012年《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误区:宝宝两个月就喂米糊
“门诊中我遇到最多的喂养误区,就是辅食的添加时间了。”朱医生说,“时间上有两个极端,要么太早,要么太晚。有的宝宝才两三个月,就给喂米糊,生怕孩子营养不够。有的宝宝都七八个月了,家长还不给喂,仍旧每天只是喝奶。”
专家观点:辅食6个月后可逐步添加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婴儿开始添加辅食的适宜时间是满6个月之后。
“有些家长在孩子两三个月时,就迫不及待给他添加辅食,认为这样营养才能跟得上。实际上这么做是有风险的,太早添加辅食,会加重婴儿的胃肠道负担,更严重的可能导致过敏。”朱医生解释,而还有些家长过了6个月,还不添加辅食,原因是宝宝不爱吃,那就别吃了。“这也是错误的,对大宝宝来说,每天喝奶已经不能提供身体发育所需的营养了。而且不吃辅食,宝宝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锻炼,也会影响到今后的语言发育。”
至于6个月后怎么添加辅食?朱医生建议要循序渐进。“一般6个月后,可以先尝试每天给宝宝吃一顿辅食,同时减少一次喂奶。”
误区:宝宝上火就喂水
“前段时间,我发现宝宝的舌苔有点厚,应该是上火了,于是每天都会给她喂点温水。”昨天,刚当上妈妈两个多月的刘女士在育儿群里和大伙交流。“我是母乳喂养的,想想大人一天要喝很多水,小宝宝当然也要喝,当然量不多,只是每天都会喂一点。”
专家观点:母乳宝宝6个月内不用喝水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中建议,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就是除母乳之外,不喂给其他任何食物或饮料,甚至不喂水。母乳含有丰富的水分,可以满足小婴儿的生理需要,无需定时喂水。
母乳中87.5%的成分是水,因为母亲会根据身体的需求喝水,而这些水会通过母乳传输到宝宝身体中,再加上母乳讲究的是按需喂养,所以宝宝在喝母乳的同时,已经按照自身的需求从妈妈体内摄取了水分。
对于此观点,朱医生很认同。但是她也觉得,婴儿需不需要喝水,还得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适当做些改变。
“有些稍大一些的宝宝,比如两三个月的,碰到需要长期待在空调房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喂点水,但别超过100毫升,但天天喂水也没有必要。”朱医生说。
误区:新生儿喂黄连水能治黄疸
在民间,尤其在农村,黄连常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同事的亲戚刚生了小孩,奶奶便给小婴儿喂了一小调羹的黄连水,她说喂这个能治黄疸,同时也寓意着今后的生活会“先苦后甜”。
专家观点:
黄连偏凉容易影响婴儿胃肠发育
中医上来讲,黄连大苦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以清心胃之火,苦燥肠胃中焦湿热为擅长,用于湿热、火热及热毒所致诸证。一般来说,怀孕的女性如果是热性体质,常常上火,孕期常吃辣,生出的宝宝眼镜红、皮肤干、脸上有疱疹、大便干结,中医根据相应症状,会给宝宝开一些含有黄连的中药,但用量也是很谨慎的。
健康的婴儿自然是不需要喝黄连水的,喝了也可能是弊大于利。首先,黄连偏凉性,直接给新生儿喂养不合适,而且任何药物都含有毒性,而新生儿肠胃发育不完善,饮食过量自然是有危害的。第二,“先苦后甜”的说法过于迷信,新生儿味觉发育还不完全,孩子对苦和甜的味觉并不灵敏,所以这种说法没有科学根据。第三,黄连对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是没有作用的。而且黄疸既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
【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婴儿喂养误区】
母乳喂养
不需要补充维生素D
很多崇尚母乳喂养的妈妈,可能会觉得世界上最好的营养品就是母乳,但这并不意味着母乳就是完美的。母乳中含维生素D极少,不能满足正常需要。因此母乳喂养婴儿自出生后2周开始,就要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IU。
做辅食时放点盐
传统观念认为,不吃盐会让宝宝没力气。事实上,盐对宝宝并无益处,还易使孩子养成日后高盐饮食的不良习惯。因此,烹制婴儿辅食时不要加盐,不加调味品,少放糖,可以使用少量植物油。
辅食必须是
软、烂、糊、汁状
早期添加辅食时,要是汁状或糊状,来适应宝宝的胃肠道。但随着月龄的增长,应该逐渐过渡到较软的固体(如煮蔬菜)、硬固体食物(如水果、饼干等),这样有助于锻炼宝宝咀嚼能力、胃肠消化能力等。如果一直都喂软、烂、糊、汁状的辅食,会使宝宝咀嚼、消化能力发育落后,营养摄取不足,甚至影响语言能力。
辅食添加应根据月龄主动锻炼宝宝吃更硬(米糊→软米饭→米饭)、更大块(菜泥→碎菜,果泥→小果块→大果块,肉末→肉丸肉丝)、更固体(蛋羹→煮鸡蛋)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