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综艺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这场奶爸带萌娃的囧途,正反映出现在都市人对家庭教育的困惑,随之而来的弊端也浮现得更加清晰。不少人表示,亲子教育不能过度娱乐化,还应该向“曾国藩家训”等传统家教学习,以求与时俱进却又不失传统地教育孩子。(11月14日人民网)
办娱乐节目,当然也不是想乐就能乐的。荧屏之上、选台之间,包括《爸爸去哪儿》等几档综艺亲子节目的风云突起,除了观众收视的喜新厌旧,据称也是实实做足了如何“接地气”的研究与策划。幕后高人指点道:亲子节目的不俗表现和极大反响,缘于十几岁的观众看到的是孩子的可爱,二十出头的观众看了会想生孩子,当了父母的会反思是否该多给孩子些时间,小朋友看的则是同龄人克服困难时的励志。
然而,现实绝非娱乐,孩子成长更不是收视策划。电视中娱乐式家教节目的迅速蹿红,尽管有着其健康向上的积极意义,但终究不可忘了这只是“一场戏”的实质内核。换言之,“娱乐家教”或能给现实家教提供些有益的启迪与借鉴,而若是将其视作亲子教育的时尚宝典,那就既不娱乐,也很容易步入误区了。
何谓成长?笔者很认同这么一种说法:“它是逼着一个人踉踉跄跄地受伤,然后再跌跌撞撞地坚强。”所以,成长自然离不开父母的搀扶呵护,但可能更需要凭借自己的实践领悟。娱乐性的《爸爸去哪儿》成了收视亮点,还因为现实中的老爸,往往是与孩子亲密接触的亏欠者。但这并不表示,良好家教的形成,一定要靠“依偎时间”的长短来论功绩。太多实例告诉我们,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父亲的作用常体现于行动的影响,而母亲才更喜欢把耳提面命式的灌输,当作首要任务。
“娱乐家教”电视节目的走红,或许很快将引来诸多仿效者“分一杯羹”。这就不免使人担忧,过度“娱乐孩子”、“消费亲情”的伪家教成分,也许会越来越多地植入于节目、呈现于荧屏。因此,确需未雨绸缪地不时发出“友情提醒”:无妨开开心心收看“娱乐家教”,但也不必弃之如敝履地看待传统家教。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应该认识到,父母的性别差异,使得其对孩子的教育效果,也会有明显的性别特点;家庭教育中如果缺乏父性教育,孩子可能更易胆小怕事、优柔寡断。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爸爸去哪里》等“娱乐家教”的促动,能有更多爸爸不再“隐身”施教,尽力走到养儿育女的“第一线”来,倒也值得期待。(中国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司马童)
声明:此文系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未成年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