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主页 > 亲子教室 > 网络社交时代 你的隐私何处安放?

网络社交时代 你的隐私何处安放?


  女人喜欢与人分享,但只要一开口,似乎就会无可遁形。网络社交时代,隐私真的变得一文不值了吗?

测试:你讨厌别人窥探你的隐私吗?你的自我保护意识强吗?

  问题:当你和一个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你最反感的是:

  A. 对你不够热情,摆出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

  B. 肢体上有亲密接触之嫌,直接称兄道弟。

  C. 总是打断你的话头,忽略你的表达诉求。

  D. 涉及太多隐私问题,就像查户口似的。

  选A 你是一个内向但又有企图心的人,潜意识里,你觉得自己应该成为公众的焦点,但是又不愿表现出来,一旦周围的人对你有所怠慢,你不仅自己很纠结,甚至会产生隐隐的怨恨。

  选B 你有比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但这恰恰是你对自己以及对别人信心缺失的表现,所以会在交往初始设置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屏障,一旦对方逾越你便会乱了方寸。其实,有时对方并非恶意,更没有攻击的企图,你需要适当放轻松。

  选C 你很自信强势,认为自己有能力保护好隐私,但不喜欢被别人占据交往的主动权。只听不说的感觉,让你觉得自己的能力在社交中遭到贬低。

  选D 你是一个稍微自我封闭,想保有多一点隐私的人。刨根问底似的追问不仅让你很没有安全感,而且会觉得压力很大,甚至想迫切地逃离这种人际关系。

  网络社交 安全有隐患

  微信群你有几个?

  似乎一夜之间,世界进入了一个大联欢状态,你会发现MSN 销声匿迹之后,大家就连QQ 也不怎么上了,微博玩腻了,微信正当时!就说微信群,按教育背景分,你海外留学同学、大学同学甚至中学小学同学,恨不能幼稚园那拨也能组个群,因为无论天南海北微信群都能把你们笼络到一块,名曰叙旧聊天,实则闲聊扯淡;按社会角色分,客户群、家长群、闺蜜群,一个都不能少。

  虽然你也能利用微信干点正事,就像以前的MSN或者QQ 那样,建立一些人脉、共享一些资源,甚至公司业务也能在微信群上展开,但时间久了你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在网络建立的空间里,你完全丧失了主动权,不像QQ 或者MSN,不想加的人你可以视而不见,但微信不行,即使你再不情不愿,只要有人拖你一下你就进群了。即便你深潜,但只要那个群的其他人都很活跃,那些你所不愿提及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会统统出现在你面前。流量电量跟不上不说,所有的空余时间都被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所充斥。

  可能你只是回复其中某一个人的问题,殊不知那都会成为其他人偷窥以及茶余饭后八卦的谈资,如果再隐藏个把居心叵测的家伙岂不是更麻烦?你都不知道自己哪天说的哪句话不小心中伤了什么人、被人拉黑了。

  嘿,有黑客!

  网络黑客可不是一个什么新鲜词汇,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不可避免地被记录在网络上,访问过的网站、来往的电子邮件信息、街头调查你留下的资料,甚至信用卡账号、密码都有可能泄露或被黑客获知。

  虽然每次登录QQ 之前,系统都会善意地提醒你上一次的登录地址和时间,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你的信息又被盗,你的小伙伴们知道张罗着借钱的人不是你,但重新注册修改密码的事你真的烦了。专家说了,在网络生活中,侵权主体和侵权手段具有隐蔽的特性,而这种隐蔽性是侵权者用以保护自身身份的屏障。他们可以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把整个过程做得无声无息,即使留下一丝痕迹,由于网络的更新速度很快,等你发现时证据早已不复存在。

  也就是说,当你作为网络用户在通过网络进行邮件收发、远程登录、网上购物、远程文件传输等活动时均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人非法收集个人信息并用于非法用途。

  无良商家昧心设局

  曾经有媒体披露这样一个事实真相,某知名银行在未取得客户同意的情况下,与某公司签订合同,约定向该公司提供联名信用卡客户资料,并涉及信用卡外包行为。协议一经签订,该公司因此而开发了数量庞大的信用卡客户,但可笑的是,消费者还没起疑,银行与该公司之间竟然因此利益争夺而发生巨大分歧,甚至不惜闹上了法院。消费者这才了解了事实真相。

  所以不要以为这些事情离自己很远,你难道没有被各种打着银行、手机公司、房产公司甚至育儿机构名义的电话所骚扰?你在各种需要的情况下填写自己真实信息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过它们的安全性?

  商家其实有权知道消费者的信息资料,但从某种利益出发昧着良心再将信息卖给第三方,让消费者成为无辜的受害者显然已经触犯了做人要诚实这一起码的道德底线。


怀孕手册

育儿宝典

营养攻略

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