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12年,上海及长宁的特殊教育实践经验获得了全国政协调研组的认同,并被采纳写进调研报告,报告提到:“条件成熟的地区可组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发挥管理与服务、研究与指导、评估与训练功能三大功能,促进区域特殊教育发展。”刘延东副总理、袁贵仁教育部长对全国政协调研报告作了重要批示,肯定中心经验的推广。
2011年,长宁区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实体性质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其作为《长宁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长宁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重大改革项目,受到教育部充分肯定,全国政协调研组向全国特教界推广此经验。
长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相当于特殊教育的教育学院,发挥管理与服务功能,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区域特殊教育工作;发挥研究与指导功能,提供基层特教学校提供专业引领;相当于特殊教育的校外教育机构,整合资源开展特殊儿童的评估与训练。“中心”关注特殊教育发展热点,与特教学校、特教康复指导中心职能相互联系、互相补充,共同构建区域普教与特教相结合、研究培训与服务支持相结合、政府主导与非政府机构参与相结合、以医教结合为基础的多学科、跨机构合作的全方位、立体式、延展性极强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
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在夏峰主任的带领下,整个教师团队对区域特殊教育所做的卓越贡献得到了专家、媒体及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赞誉,特教中心以其孜孜以求的学术之心、大爱奉献的责任之心、理解支持的教育之心向我们展现了特教工作者的眷眷赤子之心;以其坚持、奉献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特教工作者心中的中国特教之梦。
长宁区特殊教育教师教育教学成果丰硕
孜孜以求的学术之心
根据《上海市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响应市教委号召,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聚焦医教结合,聚焦融合教育,促进区域特殊教育的内涵发展。积极响应上海市教委推进医教结合的号召,以十二五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特教学校创建医教结合深度合作运行机制的研究》等3个省部级重点课题聚焦医教结合,倡导医教结合“多样化发展”和“深度合作”,成立了高端医学专家组,积极探索区、校两级医教结合工作机制,召开了“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实践成果交流会”。组建随班就读服务团队,初中阶段推行普特“双资源教师”制度,促进随班就读学生走向有效学习。从国际、全国、区域三个层面建设特教资源库。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题写刊名的《研究学生——国际特殊教育新进展》第一辑、第二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上海市沈晓明副市长、方俊明教授等作序的《中国特殊教育新进展(2000-2010)》共19章、40余万字,由高教出版社出版,为国内外特殊教育研究成果的借鉴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
对这些研究成果,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原特殊教育处处长谢敬仁认为,“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敏锐地把握国际特殊教育发展趋势,聚焦学生,以‘研究学生'为主题,牢牢把握了教学研究之源和有效实施教学之本;将特殊教育对象扩大到资优教育、情绪行为障碍等十类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体现了宽广的特殊教育胸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方俊明认为,“为了全面地总结我国在近十年特殊教育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成果,深入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与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联合编著的《中国特殊教育新进展》(2000—2010)一书,从理论、实践、成效等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近十年来特殊教育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本书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在总结发展经验的同时,也指出了我国特殊教育发展中的差距和不足以及一系列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者清醒的认知、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求实精神。”
黄志成教授认为,长宁特教“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面对特殊教育的改革,勇于开展特殊学校转型变革,探究新型特教学校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我们可以看到,在区域推进全纳教育的发展、区域推动随班就读学生的有效学习、区域巡回指导康复训练、促进小学、初中、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幼教学校随班就读的过程中,他们付出了很多精力,建立了区指导中心和学校资源室,积极开展随班就读的指导和评价,在长宁区及上海市开创了全纳教育的新局面。”
吴遵民教授认为,“长宁区在这方面已经做到了敢为天下先,他们不仅为特殊群体提供了“一体化”的终身教育服务项目,并且还以残疾人为对象展开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的深入研究,这一实践动向毋容置疑地彰显了我国终身教育在弱势群体的关注方面已经走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笔者甚至还以为,这一举动不仅顺应了国际社会对公民学习权保障的庄严承诺,同时也为终身教育的深入开展开拓了新的思路与视野。”
“长宁区通过《学校、社区合作推进智障人士终身教育的研究》、《区域智障学生转衔服务的调查研究》、《长宁区智障学生转衔服务手册》以及《智障学生专业技能精致化教学的实证研究》等四个专题的研究,不仅向我们呈现了长宁区面向特殊群体实现终身教育“一体化”的奋斗状况与魅力画卷,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充满突破性与创造性的艰辛工作与不懈创造。《学校与社区合作推进智障人士终身教育的研究》与《区域智障学生转衔服务的调查研究》就见证了长宁区在保障特殊群体终身教育权利方面开启的奋斗历程,同时并为我们厘清了实现特殊人群终身教育“一体化”理想及其目标的困难与坎坷。《智障学生转衔服务手册》的制定则开创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先河,其不仅打破了特教领域既有的理论壁垒与机制障碍,而且还开始了就终身教育资源进行的整体协调与融合。《智障学生专业技能精致化教学的实证研究》是通过回顾过去的方式,梳理了特殊教育精致化教学的理论脉络,并展望及探索了未来创设智障学生专业技能精致化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以上这一份份饱含教育理想与激情、论证科学而严谨、浸透辛勤汗水与辛劳的实践报告的出台,不仅令我们坚定地相信,保障弱势群体的学习权利、实现特殊群体终身教育‘一体化’的机制,已经成为长宁区特殊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而且还已经成为了他们永恒追求与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