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主页 > 童年成长 > 合肥通:模仿、孤独、被要求太多… 哪些行为可能导致孩子暴力

合肥通:模仿、孤独、被要求太多… 哪些行为可能导致孩子暴力


安徽商报 合肥网讯 最近,一则重庆10岁女孩摔打1岁半男婴的视频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视频中小女孩残忍的行为让大家不敢相信她年仅10岁。孩子为何会有暴力倾向?如何才能让悲剧不再重演?儿童心理专家表示,家庭的氛围很重要,只有正确引导孩子,才是避免培养出“暴力宝宝”的正确方式。

合肥通:模仿、孤独、被要求太多… 哪些行为可能导致孩子暴力

例1 模仿:父母常暴力,孩子也会学

9岁的蒙蒙经常把家里鱼缸里的金鱼捞出来用脚踩死,之后哈哈大笑。此外,她还特别喜欢“虐待”自己的毛绒玩具,经常拧掉它们的鼻子耳朵,或是抠掉它们的眼睛,“从小到大没有一个玩具是完整的”。

上了高年级之后,甚至有两次老师向家长告状,说蒙蒙在班上打别的同学。

蒙蒙妈妈担心女儿有心理问题,于是带着她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心理医生询问后才知道,蒙蒙的爸爸脾气暴躁,讲话粗鲁,喜欢喝酒,为了生活琐事,蒙蒙的父母不止一次在家里动过手。

例2 压抑:完美主义者,孩子易暴力

旦旦的爸爸是一位大学教授,平日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也许是完美主义的个性使然,他对6岁的儿子也非常严厉,要求旦旦任何事都要做到完美。

从小在压抑的环境中长大,旦旦却并没有像爸爸期望的那样长成一个完美的孩子,而是变得非常易怒。前几天,他因为在练琴时频繁弹错一个音符,居然搬起琴凳朝钢琴砸去。

例3 孤独:孩子缺陪伴,会衍生暴力

符合二孩政策的晓晨今年生了儿子。大人都很欢喜,只有4岁的女儿垂头丧气。朋友们喜欢逗女儿,“这回有小弟弟了,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一次晓晨到厨房做饭,转身回来发现,女儿正拿毛绒玩具打刚满月的小弟弟。“干什么呢?”她一声断喝。“我在和他玩。”女儿边跑边说。

一开始她以为是小孩子的妒忌心使然,但之后她又发现几次女儿偷打弟弟。“儿子比较小,我们确实花在他身上的时间多了很多,分给女儿的时间就少了。看来,我得多关注女儿了。”晓晨说。

引导

告诉孩子: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据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儿保科副主任刘亦芳介绍,性格的形成可追溯到刚出生的婴儿时期,根据气质的不同可以将婴儿分为“易养型”、“中间型”和“难养型”。“‘难养型’气质对于孩子今后的性格是具有一定影响的。”

不过除了先天因素,后天的教育、环境对性格的影响更大,其中家长的养育方式尤为重要。“每个孩子都会发脾气,但是应该有个‘度’,如果超出了道德约束,就是不被人接受的了。”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科副主任医师钟慧建议,家长应该首先培养孩子的道德感。同时,由于孩子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习着父母的一言一行,成长氛围的安全与否、父母关爱得多与少、教育方式的对与错,都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当孩子犯错误后,家长不能以暴力作为惩罚方式,应该转变为约束,如限制玩乐的时间或者暂时剥夺他做某件喜欢事情的权利等,否则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将暴力当做解决麻烦问题的手段。”省立儿童医院儿保科医生王亚也建议,家长应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如蹲下身子与孩子说话、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不用命令式口吻与孩子对话,多夸奖、鼓励孩子的正确的行为。

钟慧同时提醒家长,还要考虑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


延伸阅读:

避免重庆女孩摔婴事件 如何培养未成年人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责任编辑:李丹


怀孕手册

育儿宝典

营养攻略

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