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这句老话说出了药物的真正含义。对于哺乳期间的妈妈来说,用每一种药物都要十分慎重,因为宝宝实在是太小了,一些对于一个成人来说算不上什么的小剂量药物对宝宝们而言可能就已经是超大剂量的了,而造成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哺乳期的妈妈们一定不要自作主张地吃药,用药前务必要咨询医生,最好是儿科医生或者产科医生,因为他们对于婴儿用药方面会比其他科的医生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
为什么哺乳期用药会影响宝宝呢
药物进入人体后要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循环过程后才能完全排出体外。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凡是能够进入妈妈血液循环中的药物都有可能进入到乳汁中,而后随着乳汁分泌排出体外。但是这些乳汁当中含有的药物到底会不会影响到喝母乳的宝宝、会影响到什么程度,则取决于宝宝对各种药物的敏感程度、药物的种类、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等因素。宝宝在喝了含有某种药物的乳汁后还有可能会造成这些药物成分在宝宝体内的蓄积,那么这种药物对于宝宝健康的影响就会更大了。如果妈妈们在哺乳期间必须要服用某些禁忌服用的药物,那么在用药期间,妈妈们必须停止母乳喂养,但一定要记得将乳房里的乳汁定期排空,保证乳汁的持续分泌,以便于停药后能够继续哺乳。
当妈妈服用了大剂量的阿托品的时候同样会使喝奶的宝宝发生阿托品中毒,出现心率增快、面色潮红、呼吸加快等阿托品中毒的表现。当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的妈妈需要口服甲基硫氧嘧啶类药物治疗的时候,她的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就会非常高,如果宝宝吃了含有这种药物的乳汁就有可能出现全身的皮疹或(和)血液中的白细胞减少甲状腺功能低减等。宝宝如果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话,在吃了使用过青霉素类药物的妈妈的乳汁后,也会出现青霉素过敏的症状。而氯霉素则可以影响宝宝的骨髓造血功能,使宝宝有出现灰婴综合征的危险。
选择药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用药的方式对药物进入乳汁也有影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口服或者气雾剂吸入等不同的用药方式能对药物在血液和乳汁中的浓度产生影响,代谢时间的长短也不一样。短效的药物比长效的药物更适合在哺乳期间使用,短效药物代谢迅速,在母体以及宝宝体内都能很快代谢,很少产生蓄积作用。服药期间要注意宝宝有没有发生药物反应,可以对药物在宝宝体内的浓度进行监测确保安全。如果真的要服用在哺乳期间禁忌的药物,那就要暂停母乳喂养。
哺乳期禁用的抗生素
四环素在乳汁中含量很大,由于能结合乳汁中的钙发生沉淀,故宝宝吸收量甚微,但可引起牙齿褪色(四环素牙)、龋齿,并能抑制骨生长,禁止在哺乳期间使用。氯霉素可经乳汁分泌,进入宝宝体内,破坏和抑制宝宝的骨髓造血功能,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灰婴综合征,哺乳期女性禁止使用。磺胺甲基异恶唑乳汁中含量虽然少,但有潜在地引起核黄疸危险,尤其是在宝宝发生黄疸时,能加重病情,在哺乳不可使用。故禁止在哺乳期使用。链霉素通过乳汁分泌影响宝宝的听神经和肾功能,是导致宝宝耳聋的最常见原因,所以也是禁忌药物。
哺乳期禁用的其他类药物
各种中枢抑制药可以进入乳汁,宝宝吃了这种乳汁后常可引起嗜睡、体重下降,甚至虚脱,应禁用。各种抗代谢药物也是禁用的,它们可以抑制宝宝正常的生理代谢,对宝宝有毒性作用。吗啡、可卡因、海洛因、大麻都是应该禁用的,6个月以内宝宝对这类麻醉镇痛药物最为敏感,可引起宝宝呼吸抑制等严重反应。放射性碘剂常用于放射学诊断,哺乳期妈妈一般都是短暂地服用此类药物,所以,在服用药物后不要急于给宝宝喂奶,医生会建议等体内潜在的有毒物质消失后再继续给宝宝喂奶。碘化物及硫脲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香豆素类药物(如肝素,抗凝药物)、麦角制剂(子宫收缩药物)以及阿托品等,哺乳期的妈妈应该禁用或者在使用期间暂停母乳喂养。
哺乳期可以合理选用的抗生素
哺乳期的母亲选择抗生素一定要慎重。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入人体后在乳汁内的含量比较小。可以使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引起的感染,如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