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31日电 儿童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从家庭教育工作全面推进到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形成社会合力,从未成年人公益事业蓬勃发展到全社会关心儿童成长的氛围日益浓厚……多年来,各级妇联组织尽己所能,服务社会大局,满足儿童所需,推进了儿童工作专业化、社会化、科学化。
服务工作大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通过参加社区的“母亲支持小组”,广东高三学生家长罗庆霞的教育思想,已经从过去“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中走出来,如今,她更关注的是孩子内在品德的培养。
相关调查显示,如今,全国有80%以上的家长意识到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塑魂,养成育人养心。用教育来提升、用实践来促进、用舆论来引导,是近年来各级妇联组织推动社会树立儿童优先、以德育人理念的重要方式。
——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年龄段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内容。
——各省普遍开展的“母亲素质工程”“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新型家教进家庭”“百万家长网上行”“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计划”等覆盖了上百万家庭,并成为当地立得住、有影响、受欢迎的家教服务品牌。
——近年来,各级妇联策划开展了“祖国伴我成长”“童心向党歌飞扬”“红色穿越、亲子同行”“美德儿童网上行”“放飞中国梦 亲子欢乐行”等一系列大型主题教育活动,吸引了全国千万儿童及其家庭参与。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地市级以上妇联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并形成品牌的达1750余项。
此外,全国妇联联合多部委开展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家庭护卫行动”,创办了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目前已有29个省区市积极参与其中,一个家庭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正逐步形成。
服务社会家庭,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大展作为
除了自己的公司,南京女企业家井娟生活中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当好“代理妈妈”。除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外,她还有7个懂事的“女儿”,都是当地妇联推荐的“春蕾女童”,“她们和我的亲女儿一样,我会为了她们的喜怒哀乐而欣喜悲伤。”小到生活学习用品的准备大到填报志愿、毕业工作安排,井娟都会尽可能为孩子们筹划。
目前,活跃在南京市各条战线上的“代理妈妈”有8000多人,她们不仅成为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更补偿了留守儿童严重缺失的亲人关爱。
“主动承接社会事务,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有所作为,是近年来妇联儿童工作发展的一个特色。”据介绍,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等部门开展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与卫生计生委合作开展了“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为全国10个省区市8个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100个县的6月—24月龄婴幼儿免费提供营养包。安徽、甘肃、湖北等地妇联实施了“关爱留守儿童百分之百覆盖行动”“留守家属综合服务体系试点”等民生工程。
实践表明,专业化、社会化是新时期妇联儿童工作的发展趋势,儿童工作者正从群众工作型向专业服务型转变,在新的角色定位中展示自己的价值,而通过妇联培育发展的社会组织,也逐渐成为妇联组织服务亿万儿童的有效延伸和依托。
服务家长儿童,扎根基层见实效
将10年来留守儿童工作好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国家政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国务院教育改革规划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家庭教育立法相关建议进入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法制办视野……
这些与儿童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事件,与妇联组织开展的扎实调研工作密不可分。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省市县共开展儿童工作专题调研1.1万次,形成提案议案4000多份。丰富的理论研究、调研成果带动了地方300多个事关家庭教育、儿童成长制度规范的建立。
立足基层,关注基层,始终是妇联组织开展儿童工作的重心。
全国妇联在全国城乡基层创建的73万个“妇女之家”,已经成为妇联儿童基层工作的落脚点。
据介绍,一些“儿童之家”“母亲课堂”“四点半学校”等服务儿童的机构利用这些阵地开展亲子活动、家教服务、课外托管以及特殊困境儿童关爱救助等,既丰富了“妇女之家”的活动内容,吸引了广大妇女参与,也为儿童工作服务基层提供了活动平台。
近年来,妇联儿童工作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坚持服务基层、服务家庭、服务儿童,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家庭教育,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等为重点,使妇联儿童工作不断在巩固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
人们相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各级妇联组织立足家庭、扎根基层,以拳拳爱心开展儿童工作,一切为了儿童健康成长,将为广大儿童带来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