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厚的羽绒服相当于9℃,薄款羽绒服相当于6℃,稍厚的弹力絮棉衣是5℃,厚羊毛衫是4℃,棉背心4℃,抓绒衣服、薄外套是3℃,厚的棉毛衫2℃,薄的棉毛衫是1℃等,若温度为22℃,那么穿一件短袖加一件薄外套就可以:22+1+3=26,控制在26℃就可以。”这条公式化的穿衣法则在网络上很火,据《钱江晚报》2011年1月30日报道,“穿衣法则”是杭州市中医药中内科副主任医师桂晓春发明的,她是一位孩子的母亲,根据生活中给孩子加衣、减衣的经验得出的。
虽有网友大赞“穿衣法则”,也有不少网友质疑:有这么确定吗?
昨日,记者咨询了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甘应进教授,她认为,这个“穿衣法则”作为民间的生活经验,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但从科学性来说,又不够严谨。
甘教授说,穿衣保温的原理是通过隔绝空气、降低热量交换实现的。含绒量越高的羽绒服越蓬松,因此越保暖,这与它所包含的隔热空气有关,起到了阻碍身体和外界热量交换的作用。不过即便如此,如果羽绒服过于宽大,也会因为增加空气对流使保暖性打折。
再以那条穿衣法则为例,是否穿了5件厚棉毛衫,就可以累加10℃呢?并非如此,甘教授说,福州不少老人家穿了好几件化纤或者棉线的针织衫,还直喊冷,正是因为衣服没穿对。这类衣物本身不够蓬松,而且一层层紧紧裹在身上,无法制造隔热空气层,因此无法起到温度累加效应。要想保暖,搭配很重要。比如一件厚秋衣+一件羊毛衫+一件羽绒服,尽管只有三件,比穿四五件化纤针织衫暖和多了。
以福州这几天15℃到20℃左右的气温为例,甘教授给普通人提出建议:老人穿一件棉毛衫+一件中厚外套,若觉得冷可再加一件毛背心;小孩只要穿一件薄秋衣+一件卫衣外套,孩子活泼好动容易出汗不要穿太多;年轻人只要穿一件薄秋衣+一件开衫即可。
东南快报记者陈慧娟
(网络编辑:孔德育)